【原創】文/攝影:孫成崗
參觀完吉木薩爾的第一個唯一,接著去看第二個唯一——普氏野馬。途中經過三臺鄉,在一家名叫“好運來”的餐館吃午飯。來新疆后都是吃羊肉,今天中午第一次吃到豬肉,而是還是醬肘子。
飯后,繼續趕路。途中,在人跡罕至的大漠上又見到了大面積的葵花,高高的桿上頂著圓圓的花朵,滿眼的黃澄澄金燦燦,雖無賞花客,但照樣向陽盛開,近瞧嫵媚動人,遠觀氣勢恢弘。
野馬中心位于三臺鄉的荒漠之上,正式名稱叫做“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普氏野馬”這一名稱是1881年俄國學者波利亞科夫命名的。新疆是野馬的故鄉之一,中國的物種卻由外國人來命名,多少有些說不過去。因此當地政府打算給它正名,改稱“準葛爾野馬”,不知這一想法能否為國內外學界接受?
野馬中心的野馬雖然有柵欄圍著,但由于馬場面積很大,相對比較自由。新疆曾是普氏野馬的樂園,但由于近代大批捕殺,以及外國探險隊偷運28匹馬駒出境,影響了種群的繁衍,到20世紀70年代,新疆境內野馬基本絕跡。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國家從歐洲引回野馬在新疆進行半散放式養殖并嘗試野外放生。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放生的野馬已有80多匹成活,形成了數個種群。
我第一眼見到野馬非常詫異于它毛發的整潔。它沒有家馬那樣長長的鬃毛,身體上的毛也極短。脊背上有一條深色的線條,順著脊柱延伸至尾部。據說它身體的顏色會因季節的更替而出現細微的變化,夏天呈黃白色,冬天色澤減淡,變為灰白,便于在雪地中隱身。我們看到個別野馬的馬蹄很長,呈不規則地畸形上翹,以為這是生病所致。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不是病態,就像人的指甲長得過長一樣。只要它們在戈壁上奔跑起來,多余的部分就會自動脫落。
普氏野馬跟家馬血緣關系不近,是野驢的近親。它們在野外非常機警,奔跑速度極快,一般5-205-20只為一群,由雄馬帶領。成員之間往往會相互清潔皮膚。休息或睡覺時通常有站立、腹臥和側臥3種姿勢。過去我一直以為馬是站著睡覺的??磥?,我們自以為是“常識”的東西,有時也是靠不住的。
從野馬中心出來,直奔天山天池。聽說天池是最沒有看頭的一個景點,原來打算放棄,但由于還有富余時間,于是決定還是看一看?!纠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