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人寄語
衷心感謝平臺各位老師的辛苦付出,給了我在詩詞道路上指點和批評,使我既感受到自己的諸多不足,又從各個層面提升了自己。
小樓詩友 孔梅
晨
孔梅(淮南)
慵起半開窗,春光潑一床。
兩三鶯與燕,枝上說閑忙。
夢欣評:首聯動態景象因著一“潑”字而見精彩,正與“慵”字形成鮮明對比。春光之鮮活生命力立時讓詩人自慚形體(暗寓久困疫情所致),并以此映襯生活之中的美好一面。春光的可“潑”,煉字源自前人詩意。如宋人劉應時“春光潑眼何明媚,幽鳥窺人自發揚”、明人朱誠泳“潑眼春光泛曉晴,閒行隨處愜幽情”等。尾聯將“鶯與燕”的枝上絮語,再作對比,遞進一層襯托詩人的孤寂心緒。全詩著墨不多而蘊含不盡,是為雋永。
桂花(新韻)
孔梅(淮南)
月中年復年,歲歲守清寒。
那季香逃走,蟾宮門未關。
孤山梅雨評:轉結句想象力別致,將桂子天香降落人間歸之于月宮把守不嚴實,和那里的寂寞生涯令人生厭。仿佛是紅拂夜奔之木樨版… “那季香逃走,蟾宮門未關”。
北戴河
孔梅(淮南)
拍岸鷗風卷浪狂,難分天海兩茫茫。
為能添得英雄氣,掬捧潮聲入酒觴。
肖三羊點評:
前二句寫所觀天海壯景,氣勢十足。后兩句轉寫此時心境,感奮勃發。感奮之所來,不僅在自然景觀,更在北戴河之英雄勝跡。曹操北征烏桓大勝回師,曾于此地寫下名篇《觀滄海》,洪波涌起。后又有偉人于此寫下《浪淘沙》,詩以繼之,興嘆換了人間。碣石山下,念及古往英雄事業,思緒飛揚;捧潮入觴,便自然而來。全詩神氣淋漓,好作。唯為能添得四字,改用寬懷盡得,或許更佳。
黃昏青海湖途中
孔梅(淮南)
云壓碧湖風帶沙,牦牛背上馱歸鴉。
車前兩束昏黃色,點亮前村四五家!
張慶輝點評:頗切,首二句的是西域風物;轉結亦有味兒,有“風雪夜歸人”之暖,“四五家”或 為寫實,就詩意而論,不若“一二家”也。
古榆林夜坐
孔梅(淮南)
瀟瀟疏雨晚來收,歷盡滄桑幾度秋。
片片榆錢風撿去,天邊買個月如勾。
安全東點評:此詩讀點在轉結二句,輕俏而見巧思。唯覺二句來得突兀,與全詩不侔。
劉魯寧點評:榆錢買月,看似無理,但因詩中有人,便有了依托。
沈利斌點評:古今不乏詠榆樹之作,多有“榆錢”之語,如翻出“錢”之窠臼則又不見其趣,倘在“榆錢”上能翻新,便已難能。此作三四句,讀來尚覺新奇,頗有詩趣。末字“勾”應是“鉤”之誤。第二句略熟。
中秋前登黃山
孔梅(淮南)
霜飛雁語到門前,絕處尋秋一馬先。
半世情懷霞客夢,幾條溪韻伯牙弦。
松風快意頻搖曳,云海從容尤可憐。
為賺黃昏無限意,掬些霞色染爐煙。
李明科點評:
首聯擬人筆法,聞雁語而登山尋秋。構思欲巧,然表意不暢。中二聯對仗尚工,景語而情在其中。結聯“黃昏”雙關,意為掬黃昏山中霞色敷染晚年生活。“爐煙”可能代指生活,但表達費猜。題設時令為“中秋前”,景物卻少了秋色。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