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中心城區被納入長株潭都市區區域范圍
2015年,環長株潭城市群GDP達到2.1萬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長株潭試驗區官方網站4月8日發布的《湖南省“十二五”環長株潭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消息稱。該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并下發全省相關部門。
打造1個都市區4個城市圈(帶)
《規劃》列出了環長株潭城市群發展目標,經濟發展方面,包括2015年GDP達到2.1萬億元等。環境友好方面,根據《規劃》,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50.5%,人均城市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二級以上)達到96%,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0年累計減少18%。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城市群節能、節水、節地指標明顯優于全國平均水平,核心區長株潭三市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在空間布局方面,形成以長沙為中心的長株潭都市區。外圍分別以常德、岳陽、衡陽、婁底為核心,發展4個次級城市圈(帶)。其中長株潭都市區的區域范圍包括長沙主城區、望城區、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湘潭市區、株洲市區、益陽市中心城區。《規劃》提出,“長沙與株洲、湘潭之間以綠心隔開,株洲、湘潭之間通過共建工業園區的形式實現功能互補。益陽與都市區保持密切聯系,通過產業協調、交通聯系、基礎設施和生態網絡共建實現高度一體化。”
構建“環洞庭生態文明圈”
在城鎮建設方面,《規劃》提出,“繼續加快株洲、湘潭、衡陽、岳陽、常德、益陽等6個大城市的發展,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婁底跨入大城市的行列。”
綜合交通方面,將完善“五縱七橫”高速路網,加速推進城際鐵路建設,打造城市群高速客運與普速鐵路交通網,加快形成“一縱一橫”客運專線(“一縱”為京廣客運專線;“一橫”為滬昆客運專線)、“一縱二橫”城際軌道(“一縱”為岳陽—長沙—株洲—衡陽城際鐵路,“二橫”為長沙—益陽—常德城際鐵路和長沙—湘潭—婁底城際鐵路)和“四縱四橫”普速鐵路網絡(重點建設洛湛復線、侯石、寧韶、岳吉等鐵路)。
《規劃》還提出,構建“環洞庭生態文明圈”。到2015年,將環洞庭湖地區建設成水系發達、河網密布、森林覆蓋率高、人水和諧、山水相映的生態文明發展區。推進區域內經濟活動“綠色化”、無害化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化。
擬新增4個省級開發區
湖南省擬新增攸縣經濟開發區、津市經濟開發區、衡陽云集工業園區、華容經濟開發區4個省級開發區,全省省級開發區將達45家。
省政府近日印發“十二五”城鎮化發展規劃,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核心任務,堅持主體功能區導向,引導人口合理有序遷移,優化城鎮布局,提升城鎮功能,創新城鎮管理,彰顯城市文化,統籌城鄉發展,大力推進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進程。
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時期我省城鎮化的總體目標:“一帶一圈一群”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皖江城市帶和合肥經濟圈成為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城市群品牌,皖北城市群較快發展,六大區域中心城市發展壯大。城鎮集聚經濟和人口的能力顯著提高,制約城鎮化的體制障礙得到有效破解,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城鎮化帶動城鄉一體化取得明顯成效。到2015年,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
按照規劃,全省城鎮化水平將穩步提高,到2015年,城鎮人口達到3200萬人。重點開發區域人口集聚水平進一步提高,皖江城市帶城鎮化率達到55%,合肥經濟圈城鎮化率達到58%,皖北城市群城鎮化率達到46%。現代城鎮體系進一步完善。以區域中心城市為核心,其他設區市為節點,縣城和中心鎮為基礎的現代城鎮體系得到完善。合肥市中心城區人口340萬人,蕪湖市中心城區人口175萬人以上,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布。
同時,城市經濟實力將不斷提升。設區市市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40%,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或若干特色產業集群,城鎮提供就業崗位能力顯著增強。城鎮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城市交通、信息、水電氣供應、防災減災等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完善,主要指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地下綜合管溝建設試點啟動實施。城鎮低碳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鎮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