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狹窄癥實際上是非常常見的脊柱外科疾病,盡管非常常見,但是一般的患者卻對這個疾病基本沒有什么認識,甚至有很多的誤區,有鑒于此,余大夫特意撰寫這個科普系列,和大家聊聊腰椎管狹窄癥到底是怎么回事。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余可誼
腰椎管狹窄癥是導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多見于中老年人。
余大夫解讀:很多人把中老年人的腰腿痛都歸因于腰椎間盤突出,但實際上中老年人腰腿痛更常見的原因是腰椎管狹窄癥,兩者相似的地方是都屬于椎間盤的退行性疾病,區別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只是椎間盤壞了,脊椎的其它結構基本正常;而腰椎管狹窄癥則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的積累,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又出現了小關節的增生、內聚,椎體后緣的骨贅形成,黃韌帶、后縱韌帶等纖維組織的肥大增厚等,是一個綜合因素引起的問題,這些硬性和軟性的因素在總體上造成了椎管的狹窄,從而引起了神經根和馬尾神經的壓迫。
腰椎管狹窄癥是一組慢性進行性脊髓及脊神經根疾病。通常腰椎管狹窄包括三個部分,即主椎管、神經椎管及椎間孔狹窄。凡是各種原因引起的骨質增生或纖維組織增生肥厚,導致腰椎管或神經根或椎間孔的狹窄而產生馬尾或神經根壓迫,出現癥狀者,均為腰椎管狹窄癥。
余大夫解讀:這里的慢性、進行性兩個定語指出了腰椎管狹窄癥的自然史的特點。首先是慢性,它是一個慢性病,它是逐年積累的結果,提醒我們從年輕時就應該愛護脊椎,注重脊柱健康,另一個方面也告訴我們這種疾病需要長期的治療,尤其是生活方式的干預,如同高血壓一樣,我們不可能看一次病、吃一些藥就可以把高血壓就治愈了,這個道理同樣適合腰椎管狹窄癥等慢性骨骼肌肉疾病。進行性則是指出這個病會逐漸加重,一旦椎管狹窄達到一定程度,人體的代償能力達到極限,則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此時保守治療就難以成功,則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這一點又和高血壓等內科疾病不一樣,腰椎管狹窄癥是可以用外科方法治愈的疾病。
腰椎管狹窄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腰椎管狹窄又叫先天性椎管狹窄,是指由于生長發育過程中發育不良所 造成的,其中包括椎弓根較短、兩側椎弓根間距短、即所謂兩側小關節向中央靠攏、椎板肥厚、椎體后緣或小關節的肥大或變異等。繼發性腰椎管狹窄是指后天因素所造成的,包括黃韌帶的肥厚與松弛,椎間盤突出、椎體脫位,上關節突及椎體后緣骨質增生等。
余大夫解讀:因為有一些人有先天性的發育因素存在,本身的椎管發育就比較狹小,因此在有輕度的后天退變因素如椎間盤突出、韌帶的增厚、椎體后緣的骨贅、關節突的增生內聚等,就可以引起明顯的神經受壓。所以盡管腰椎管狹窄癥多見于中老年人,但是在一些有發育性椎管狹窄的病人來說,它的發病年齡就可以提前,30-40多歲就可以出現癥狀,甚至需要手術治療。
附加題
問:腰椎管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會有交叉嗎?
答:有一部分腰椎管狹窄癥的病人可以同時合并有椎間盤的突出,但此時椎間盤突出只是造成神經壓迫的部分原因而非全部原因;腰椎管狹窄的病人也可以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由其它因素也可以造成馬尾神經、神經根的壓迫造成相應癥狀。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余可誼大夫,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副教授。
專業擅長:脊柱外科,主攻脊柱畸形和脊柱微創手術,擅長脊柱側彎、脊柱后凸、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頸椎病、脊柱骨折、脊柱腫瘤等脊柱疾病治療,曾在美國接受系統的脊柱側彎治療培訓,近年來致力于開展脊柱微創手術,包括各種脊柱內鏡手術、通道輔助微創手術等。
出診信息
北京協和醫院東院
普通門診周一、三上午。
特需門診周三下午。
國際醫療部門診周五上午。
微信公眾號:搜索“余可誼大夫”
新浪微博:@余可誼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