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習慣——節儉,但是不考慮健康和安全的節儉行為,卻會讓身體付出大代價,那可就得不償失了。這幾個可能誘發疾病的節省行為,快看看你生活中有沒有:
一、省電:不開油煙機
很多家庭都會安裝油煙機,但為了省電卻不常開。其實,廚房油煙是比霧霾還要嚴重的空氣污染,可能飄至家庭的各個角落。長期吸入油煙不僅會加速面部衰老,還會顯著提高肺癌發病率。
很多人使用油煙機也存在“開晚關早”兩個誤區,實驗表明烹飪前油煙機先開 15 秒,烹飪完延遲 1 分鐘再關閉油煙機,可以有效降低空氣中油煙濃度。
二、省吃:水果發霉不扔
發霉的水果中存在多種毒素,其中令人熟知的黃曲霉毒素,不僅是1類強致癌物,毒性更是砒霜的68倍!當人體內的黃曲霉菌毒素超出一定范圍,便會引起肝臟受損,甚至引發肝癌。
大部分人對于只腐爛一部分的水果存有僥幸心理,其實水果的很多腐爛是從內部發生,而內部汁液往往是流通的,毒素可能已經順著汁液四處擴散。所以即使是切掉了肉眼可見的腐爛部分,剩余的果肉中仍然藏有大量毒素。新鮮蔬果買回來還是盡快食用,保證口感和營養。
三、省油:炸過東西的油炒菜
平時家中總會做些炸肉、炸土豆等油炸食品,炸完的油不舍得倒掉,但就是這些油卻存在著大隱患。油炸過程中,油脂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比如丙烯酰胺、苯并芘等,反復加熱的油還會增加人們患高血壓的風險。
所以炸完的油就不建議再次高溫加熱,如果剩余的油顏色不深沒有雜質,可以用來做涼拌菜、或者蒸肉蒸菜、拌餡料、揉面等,有效減少浪費。
四、省錢:不做體檢
體檢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疾病篩查手段,有的人覺得自己的身體沒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體檢就是浪費錢。但有些疾病初期是沒有癥狀的,通過體檢可以查出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等疾病,早發現及早預防治療。
這些生活物品要常換
一些生活物品經常在使用,雖然沒有產生明顯的損壞,卻也要記得定期更換,可不要因為過度節儉而傷害自己的健康。
一、牙刷:
牙刷多久換一次?很多人都會回答3個月,其實這是根據大多數人牙刷磨損情況得出的科學依據。牙刷久用后刷毛會受到磨損,清潔能力變差,還容易造成細菌堆積,不僅不能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還容易損傷牙齦。如果牙刷出現明顯的磨損、根部發黑等情況也要及時更換。
二、毛巾:
毛巾是我們生活中最常使用,卻也是容易藏污納垢的生活用品。很多人用完毛巾后就等待其自然晾干,有研究顯示,毛巾超過三天未清洗,細菌含量可能超過8千萬個,其中含有大量油脂和灰塵。
尤其是放在衛生間的毛巾,長期處于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引發皮膚疾病,一般建議三個月一換。
三、筷子:
平時家中使用的筷子不能及時通風消毒,筷子用得越久細菌就越多。研究表明,使用超過6個月的筷子就很有可能滋生黃曲霉素,對健康構成危害。尤其是木筷、竹筷每隔3-6個月就要更換了。
四、案板:
廚房中的案板隨著時間的使用,身上的刀痕和裂痕會越來越重,雖然很多人每次用完都會有隨手沖洗案板的習慣,但藏在刀痕深處的細菌霉菌卻很難清洗,嚴重的可能導致腸胃炎等疾病。
建議家庭中的案板半年左右時間就要更換,出現了明顯的變黑發霉時也要記得及時更換。
省出來的疾病不僅花費更大的價錢,還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這些行為提醒家人,可不要過度節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