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法,作為中醫(yī)外治之道的璀璨星辰,借助草藥的神奇力量與熱力的交融,引領(lǐng)腠理疏通,使氣血如涓涓細(xì)流般流轉(zhuǎn)。此法在消腫、止癢、止痛、祛風(fēng)等方面具有卓越的療效,被廣泛記載和應(yīng)用。自《五十二病方》以來(lái),熏法在各種皮膚疾病的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熏法主要分為熱氣熏與煙熏兩種。熱氣熏法需將藥水煎煮至沸騰,倒入小口鍋中,使患處直接對(duì)準(zhǔn)鍋口進(jìn)行熏蒸。而煙熏法則需根據(jù)病癥選用草藥,研磨成細(xì)末,以棉紙裹藥搓捻,或浸油點(diǎn)燃,用煙熏患處。但需注意,避免皮膚灼傷。
余在醫(yī)道探索中,對(duì)煙熏法深有心得,特此分享。同時(shí),也提供了兩款專治皮膚疾病的熏藥配方:
1. **熏藥治癬方**
* **組成**:蒼術(shù)9g、黃柏9g、苦參9g、防風(fēng)9g、鶴虱草12g、大楓子30g、白鮮皮30g、松香15g、五倍子15g。
* **功效**:除濕、祛風(fēng)、殺蟲(chóng)、止癢、潤(rùn)膚。
* **主治**:神經(jīng)性皮炎、慢性濕疹、松皮癬、皮膚瘙癢。對(duì)于銀屑病導(dǎo)致的皮膚粗糙、頑固瘙癢,此方效果尤為出色。
2. **皮膚肥厚方**
* **組成**:大楓子30g、地膚子30g、蓖麻籽30g、蛇床子30g、艾葉30g、紫蘇子12g、當(dāng)歸12g、川芎12g、杏仁12g、苦參12g。
* **功效**:祛風(fēng)、殺蟲(chóng)、活血、潤(rùn)膚。
* **主治**:魚(yú)鱗病、銀屑病。
3. **熏藥治濕疹方**
* **組成**:蒼術(shù)15g、黃柏15g、地膚子15g、白鮮皮15g、蛇床子15g、艾葉30g、苦參9g、荊芥9g、防風(fēng)9g。
* **功效**:清熱利濕,祛風(fēng)止癢。
* **主治**:慢性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等。
4. **熏藥治銀屑病方**
* **組成**:大楓子30g、白疕30g、地膚子30g、蛇床子30g、苦參15g、防風(fēng)15g、黃柏12g、蒼術(shù)12g、艾葉9g。
* **功效**:活血解毒,祛風(fēng)止癢。
* **主治**:銀屑病。
5. **熏藥治痤瘡方**
* **組成**:金銀花9g、連翹9g、黃柏9g、薏苡仁15g、蒼術(shù)15g、黃芩6g、黃連6g、大黃6g。
* **功效**:清熱解毒,化濕散結(jié)。
* **主治**:痤瘡,粉刺。
6. **熏藥治凍瘡方**
* **組成**:桂枝15g、紅花9g、紫蘇9g、姜黃9g、艾葉15g、花椒15g。
* **功效**:溫經(jīng)散寒,活血通絡(luò)。
* **主治**:凍瘡,手足發(fā)冷。
7. **熏藥治痔瘡方**
* **組成**:苦參30g、黃柏15g、地榆炭15g、蒲公英30g、金銀花30g、連翹12g。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主治**:痔瘡出血,腫痛難忍。
8. **熏藥治丹毒方**
* **組成**:黃連9g、黃芩9g、黃柏9g、梔子9g、野菊花30g、金銀花30g。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化瘀。
* **主治**:丹毒,紅腫熱痛。
9. **熏藥治酒渣鼻方**
* **組成**:黃柏15g、苦參15g、硫磺6g、雄黃6g、輕粉3g。
*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chóng)止癢。
* **主治**:酒渣鼻,鼻部紅斑、丘疹、膿皰。
10. **熏藥治手足癬方**
* **組成**:黃精20g、土槿皮20g、白礬10g、蛇床子10g、百部10g、皂角10g。
* **功效**:殺蟲(chóng)止癢,燥濕解毒。
* **主治**:手足癬,水皰、脫屑、瘙癢。
11. **熏藥治帶狀皰疹方**
* **組成**:板藍(lán)根30g、貫眾30g、馬齒莧30g、青黛15g、血竭15g。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 **主治**:帶狀皰疹,紅斑、水皰伴疼痛。
12. **熏藥治魚(yú)鱗病方**
* **組成**:桃仁9g、紅花9g、赤芍9g、生地15g、丹皮9g、蛇蛻9g、紅棗10枚。
* **功效**:活血化瘀,養(yǎng)血潤(rùn)燥。
* **主治**:魚(yú)鱗病,皮膚干燥、鱗屑。
13. **熏藥治白癜風(fēng)方**
* **組成**:補(bǔ)骨脂15g、白芷15g、紫草15g、首烏15g、墨旱蓮15g。
* **功效**:活血祛風(fēng),潤(rùn)燥止癢。
* **主治**:白癜風(fēng),皮膚白斑。
14. **熏藥治蕁麻疹方**
* **組成**:地膚子30g、白鮮皮30g、蛇床子30g、黃柏15g、苦參15g、荊芥15g、防風(fēng)15g。
* **功效**:祛風(fēng)止癢,涼血潤(rùn)燥。
* **主治**:蕁麻疹,皮膚瘙癢、紅斑。
15. **熏藥治多發(fā)性脂囊瘤方**
* **組成**:茯苓15g、豬苓15g、澤瀉15g、茵陳蒿15g、桂枝9g、白術(shù)9g。
* **功效**:利濕排脂,溫陽(yáng)化氣。
* **主治**:多發(fā)性脂囊瘤,囊腫、皮疹。
16. **熏藥治神經(jīng)性皮炎方**
* **組成**:生地30g、熟地30g、赤芍15g、白芍15g、首烏30g、僵蠶10g、全蝎10g、蜈蚣3條、生甘草9g。
* **功效**:滋陰養(yǎng)血,息風(fēng)止癢。
* **主治**:神經(jīng)性皮炎,皮膚瘙癢、干燥。
17. **熏藥治硬皮病方**
* **組成**:桃仁9g、紅花9g、川芎9g、當(dāng)歸9g、赤芍9g、生地9g、羌活9g、桂枝9g。
* **功效**:活血通絡(luò),溫陽(yáng)散寒。
* **主治**:硬皮病,皮膚硬化、發(fā)冷。
18. **熏藥治尋常疣方**
* **組成**:香附30g、木賊30g、莪術(shù)30g、紫蘇葉30g。
* **功效**:行氣活血,散結(jié)解瘀。
* **主治**:尋常疣,皮膚贅生物。
19. **熏藥治酒糟鼻方**
* **組成**:枇杷葉15g、桑白皮15g、黃芩15g、梔子15g、野菊花30g、黃連9g。
* **功效**:清肺泄熱,涼血化瘀。
* **主治**:酒糟鼻,鼻尖紅腫疼痛。
20. **熏藥治皮下脂肪瘤方**
* **組成**:決明子30g、山楂30g、荷葉20g、澤瀉20g。
* **功效**:清肝明目,消脂散結(jié)。
* **主治**:皮下脂肪瘤,皮下結(jié)節(jié)。
21. **熏藥治狐臭方**
* **組成**:白礬30g、滑石30g、密陀僧30g、爐甘石30g。
* **功效**:收濕斂汗,除臭止癢。
* **主治**:狐臭,汗出異味。
22. **熏藥治瘢痕疙瘩方**
* **組成**:丹參30g、莪術(shù)30g、夏枯草30g、赤芍15g、浙貝母15g、生牡蠣30g。
* **功效**:活血化瘀,軟堅(jiān)散結(jié)。
* **主治**:瘢痕疙瘩,皮膚硬結(jié)。
23. **熏藥治子宮肌瘤方**
* **組成**:桂枝15g、茯苓15g、丹皮15g、桃仁15g、赤芍15g、鱉甲30g。
* **功效**:活血化瘀,軟堅(jiān)散結(jié)。
* **主治**:子宮肌瘤,腹部腫塊。
24. **熏藥治脫肛方**
* **組成**:黃芪30g、黨參30g、升麻9g、防己15g、白術(shù)15g。
* **功效**:益氣升陽(yáng),固脫止瀉。
* **主治**:脫肛,肛門(mén)下墜。
25. **熏藥治褥瘡方**
* **組成**:黃柏30g、大黃30g、黃連15g、黃芩15g、紫草15g。
* **功效**:清熱解毒,收斂生肌。
* **主治**:褥瘡,皮膚潰爛。
26. **熏藥治痔瘡方**
* **組成**:苦參60g、五倍子30g、地榆炭30g、紫草30g、黃柏30g。
* **功效**:清熱解毒,收斂止血。
* **主治**:痔瘡出血,腫痛難忍。
27. **熏藥治中耳炎方**
* **組成**:黃連9g、黃芩9g、千里光9g、金銀花9g、連翹9g。
* **功效**:清熱解毒,祛濕排膿。
* **主治**:急慢性中耳炎,耳內(nèi)流膿,腫痛。
28. **熏藥治耳聾耳鳴方**
* **組成**:磁石30g、石菖蒲30g、骨碎補(bǔ)30g、龍骨30g。
* **功效**:補(bǔ)腎聰耳,活血通竅。
* **主治**:腎虛耳鳴,聽(tīng)力下降。
29. **熏藥治鼻炎方**
* **組成**:辛夷9g、蒼耳子9g、白芷9g、薄荷6g、冰片3g。
* **功效**:疏風(fēng)散熱,通竅解痙。
* **主治**:鼻炎,鼻塞流涕,頭痛。
30. **熏藥治牙周炎方**
* **組成**:兩面針15g、黃連15g、黃柏15g、大黃15g、甘草15g。
*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主治**:牙周炎,牙痛腫痛,牙齦出血。
以上方劑均需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使用,使用過(guò)程中如有不適,請(qǐng)及時(shí)停止并咨詢專業(yè)醫(yī)師的建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