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腎病患者都遇到過上面的對話,或者有類似的困惑。醫生既要我增加“優質蛋白”的比例,又要讓我少吃肉,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當然不是!
只是門診醫生太忙碌,沒有多的時間給你解釋。這里,艾醫生為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一看就明白啦!
?老李原本每天可以吃70g蛋白質, 其中35g來自于瘦肉、雞蛋、牛奶等食物,屬于優質蛋白。
?現在,老李診斷為腎病,需要低蛋白飲食,每天只能攝入50g蛋白質,并需要保證其中60%來源于優質蛋白。
從上面的圖示,我們可以發現,老李優質蛋白的攝入量減少了,但所占的比例卻增加了。再仔細看,我們發現,真正的變化其實是:減少了少量的優質蛋白和大量的非優質蛋白!
腎病飲食的關鍵——減少非優質蛋白
葷菜(優質蛋白)要不要減少?要!
米面(非優質蛋白)更需要減!
很多患者并不重視的,卻恰恰是最重要的!!!
減少非優質蛋白的關鍵——低蛋白主食
主食是日常飲食中非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減少非優質蛋白,首先就要拿主食開刀。
常見主食蛋白質含量(每100g可食部)
數據來源:楊月欣,王光亞,潘興昌. 中國食物成分表[M].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9.
我們每天吃200-300g的主食,分分鐘就20g左右的非優質蛋白下肚,要是能把這部分蛋白質去掉,低蛋白飲食其實一點都不難。
那么問題來了,低蛋白主食有哪些?
第1類:腎病專用低蛋白食品
? 低蛋白大米、低蛋白面條、低蛋白饅頭等等。
這類是商家專為腎病患者設計的,低蛋白的同時兼顧“磷”、“鉀”、“鈉”等腎友常見問題,也更接近我們日常的主食,讓大家更容易接受。
第2類:淀粉類
?麥淀粉、玉米淀粉、紅薯淀粉、澄粉等等。
這些都是屬于各種天然食物,去掉其他成分,留下淀粉。
這類屬于原材料,需要自己加工,可以做成饅頭、面條等等,但對加工工藝要求比較高,有興趣的患者可以自己在家嘗試。
第3類:常見加工食品
? 粉絲、粉條、藕粉等。
這都屬于商家加工好的,也很常見,在超市、菜場、網上商城都可以購買,制作起來也很方便。
第4類:薯類
? 馬鈴薯、紅薯、地瓜等。
屬于天然食物中,比較低蛋白的食物,容易獲取,但相對于上面蛋白質含量幾乎為0的三類,薯類的蛋白質含量大約在1-2g/100g可食部。好處是具有更多的膳食纖維,對于改善胃腸道功能(如便秘、腹瀉等),控制血糖有一定幫助。
選擇適合自己的低蛋白主食替代普通的米面吧,其實低蛋白飲食并沒有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