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 文化 教育 哲理養(yǎng)生視覺 美文
文化提升品位,閱讀改變生活
梅花歡喜漫天雪
小寒時節(jié),臘梅盛開,其香醉人。臘梅,實為“蠟梅”,因為蠟梅大多會在臘月開,人們就誤用成“臘”。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迎霜傲雪,歲首沖寒而開,擁有獨特的美麗。
中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鐘,視賞梅為一件雅事。賞梅貴在“探”字,品賞梅花一般著眼于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梅花花語: 堅強 、高雅、高尚的心靈、 高風(fēng)亮節(jié) 、高潔澄澈的心、堅貞 、堅毅 、忠實 、忠貞、浩然正氣、獨立創(chuàng)新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象征著堅韌不拔,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zhì)。
因此,由古至今,人們都對它贊賞有加,歷代文人騷客都留下了動人的詩句,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
、
梅
(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卜算子·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和豫章公黃梅
(宋·陳師道)
色輕花更艷,體弱香自永。
玉質(zhì)金作裳,山明風(fēng)弄影。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梅花絕句之—
(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diào)金鼎,方知正味難。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梅花
(唐·崔道融)
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里覓梅花
(唐·蕭綱 )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里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xué)作兩三技。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fā),百花皆后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