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藏象學》、《中醫內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個時間,我想和你說一個字,這就是“累”。
生活中,我們常聽這樣的抱怨:“40歲之前,哪兒知道什么是累啊?40歲以后,就真不行了,一天到晚累得睜不開眼,抬不起腰……”。
確實,累,成了很多中年人的口頭禪。
為什么會累?依我說啊,還是在于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臟腑機能出現衰退。不然,人家20來歲的小年輕,怎么就不覺得累呢?人家的臟腑機能強啊。
那么,具體來說,是什么臟腑的機能衰退,引起疲勞感揮之不去呢?
答案,在于脾和腎。前者是后天之本,生化氣血之源。后者是先天之本,存著我們的腎精和元氣。
來吧,我給你講個故事,你來感受感受。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當時是36歲,一個小有成就的銷售工作者。他組建了自己的小公司,手下十來個員工。
但是大概在三個月前,此人投資和朋友合伙做項目,結果人家一拍屁股跑了,投進去的錢回不來。這直接造成他資金鏈的斷裂。為此,他非常上火,連續兩天沒睡著覺。
從那以后,他的身體狀況就一天不如一天。頭暈,昏沉,耳鳴,健忘,失眠,身體酸楚乏力。這些癥狀,在最近一個月特別明顯。尤其是晚上,兩腿酸得難受,無法入睡。白天心慌,無法集中注意力。
這可怎么辦?家人把他送到醫院去看。結果,確診抑郁癥,收住院了。
但治療結果如何?很一般。半個月后,患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精神恍恍惚惚,不說話、不吃飯,大便干燥難解。這個狀態,讓患者父母和妻兒心如刀絞,以淚洗面。
后來,人家里決定,患者投中醫治療。當時是2012年的12月份,患者求治于山東中醫大家劉啟廷教授。
刻診,患者脈沉細無力,苔薄白,舌質淡,肢體畏寒,臉色蒼白,身體也很瘦,精神萎靡不振。
了解到這些以后,劉師書方一首。但見——
黃芪30克,紅參15克,黃精20克,蓮子15克,熟地20克,山茱萸15克,白芍30克,枸杞15克,五味子15克,女貞子15克,制首烏30克,炙甘草10克,酒大黃10克。所有這些,開10劑,每日一劑,水煎2次,取藥汁混合,分兩次早晚溫服。
結果如何?患者二診的時候,自覺乏力、腿酸和耳鳴減輕,心情放松了不少,和別人說話辦事,也有精神了。但是依然大便干結,食欲不好。
這時候,劉師原方加砂仁10克,酒大黃改生大黃10克,再用10劑。
最終,患者的身體狀態基本恢復正常,可以正常工作,但身體依然不耐疲勞。原方生大黃改酒大黃再投10劑,善后。
這就是的醫案的基本經過。這是劉師近些年成功調治的病例之一,在業界流傳甚廣。
這里面的道理,我簡單點一下,你肯定能輕松參透。
其實啊,這個人的問題,就在于脾腎不足、心神失養。
我們先說脾。脾,是后天之本,主胃腸運化,主四肢肌肉。患者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蒼白無華,舌淡,脈沉細無力,這些都是脾不足,氣血難以生化,運化失常的表現。
在說腎。腎,是作強之官,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開竅于耳。患者腎不足,所以髓海不充而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耳竅失養則耳鳴,下肢筋骨失養而腿酸,腎陽受損而四肢畏寒。
你看,這么分析起來,他是不是脾腎不足?
脾腎不足,心氣心血自然就受損。因為腎精是充養心氣心血的原材料,脾更是給心輸送氣血的大后方。心氣心血不足,患者心神失養,所以失眠。心在志為喜啊。心供養不足,它喜不起來,所以患者情緒低落、精神萎靡。
綜上所述,我們能看得出,這個患者要想好起來,必須補脾腎,養心神。你看當時劉師的配伍——
黃芪30克,紅參15克,黃精20克,蓮子15克,熟地20克,山茱萸15克,白芍30克,枸杞15克,五味子15克,女貞子15克,制首烏30克,炙甘草10克,酒大黃10克。
這里頭,黃芪、黃精、蓮子、炙甘草,以及后來用到的砂仁,用于健脾,改善脾虛的問題。
紅參、熟地、山萸肉、枸杞、女貞子、制首烏、用于補腎,改善腎虛的問題。
白芍養血柔肝,配合甘草緩急止痛,改善腿部酸痛。酒大黃則用于幫助患者通便。
五味子和蓮子,可以安神。
你看,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
其實,這些都好理解。關鍵是,患者36歲,也還算年輕,怎么會脾腎不足到這個程度呢?
文老師覺得,這還是和壓力有關系。脾主思。腎主志。脾主肌肉,腎主筋骨。面對壓力,我們不得不去思慮,我們的志,在困境中也會接受考驗。如此一來,若壓力太大,或持續的時間太長,我們的脾腎就會受損,身體狀態就一天不如一天。這就是壓力,給人帶來的損害。為什么貪官污吏,被逮捕以后,反倒覺得輕松了?因為他們不再擔驚受怕了,沒有壓力了,脾腎的狀態,有了改善的機會。
所以說,累,其實就是脾腎太累。虛,就是脾腎太虛。中年人,當牢記。
好了,故事和道理,就說這么多吧。對于慢性疲勞亞健康的患者來說,上文劉師用的配伍,挺有借鑒意義。但是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化裁和加減。比如說,若無便干,去掉大黃。在用量上,我們也可以隨癥狀加以改變。非專業讀者,不宜盲目嘗試。
好了,這個事兒,就說這么多。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