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微網 查看次數:1846
腰椎間盤位于兩個相鄰腰椎椎體之間,由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組成。髓核被纖維環和軟骨板包圍在中央,整個椎間盤像一個彈性墊一樣,隨著腰椎的活動而改變形狀,緩沖并吸收震蕩,保護大腦及內臟。
椎間盤退變后,纖維環彈性降低,在壓力作用下過度膨大,嚴重時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甚至脫出,壓迫后方的神經并產生炎癥和粘連,引起相應的神經癥狀,如疼痛、憋脹、麻木、無力甚至排尿排便困難,這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癥。
95%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癥集中發生在腰4-5及腰5-骶1之間,這一節段的神經主要參與構成坐骨神經,因此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表現為坐骨神經分布區域的癥狀,即臀部、大腿后及小腿后外側疼痛、憋脹、麻木和無力。這也就是常說的坐骨神經痛。
少部分老年患者可有高位腰椎間盤突出,即腰1-4之間,這一節段的神經主要參與構成股神經,支配大腿前外側的感覺及運動,因此腰椎1-4椎間盤突出主要表現為大腿前外側疼痛、麻木和肌力下降。
盡管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會引起疼痛、麻木等癥狀,但并不是每一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都有臨床癥狀。有許多人可以終身無任何不適。還有一部分有癥狀的患者,在沒有采用外科手術摘除椎間盤髓核的情況下,癥狀仍然可以消失,這說時神經受壓并不是導致疼痛的原因。
我們認為,神經與椎間盤之間的炎癥和粘連是導致疼痛的主要原因。當我們采用神經松解的方法消除了粘連,并且有效控制了炎癥,幾乎所有的病例癥狀都消失了,而我們并沒有摘除患者的椎間盤。所以腰椎間盤突出治療的重點要以消除神經的粘連和炎癥為主,不要輕易地切除椎間盤。要保護好椎間盤,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