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是打基礎和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家長們在這個階段絕對不能馬虎,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里養成的習慣將陪伴他一生。
下面,分享一位媽媽在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對小學教育的反思,各位孩子還沒上初中的家長們注意了!
從小沒有養成看書的習慣,雖然買了不少課外閱讀書,但沒有堅持督促孩子閱讀,導致孩子語感不強、字詞美句積累甚少。現在孩子的語文成績很差,因為初中考試大部分是課外知識,后悔啊!現在學習任務一重,就更沒時間看書了!
反思:現在終于明白了——有了良好的讀書習慣,進入初中語文再差也不會差哪去。
小學學了點奧數,但種種原因沒有堅持學,后來進了不錯的學校,但分班考試數學的附加題是奧數類型題,只進了平行班。
現在的初中數學真是不一般,孩子的周考、月考大部分附加題題型很多跟小學的奧數解題思路差不多。后悔啊,現在只有吃力地往前爬,花大把的時間去學。
反思:學過奧數即使沒拿到獎,進入初中再難的題也有解題的思路吧。
在小學自認為孩子的英語不錯,因小學英語每學期考試都是優,就沒再多花心思學。現在初中英語雖然從字母學起,但進度很快,還沒消化又講新課,作業全是課外試卷,周末更是幾大張,大半的題不會(因很多單詞不知道),真不知道小學英語是怎么混過來的。
我同事的孩子現在學到新概念2了,學英語很輕松,但在小學感覺我的孩子和她的孩子成績一樣都是優啊。后悔啊,沒有多花心思學英語。
反思:小學英語學得扎實點,學得多一點,進入初中英語學習也會輕松許多。
小學要多讀書!時間多學點文言文!
古詩詞:小學學過的古詩詞必背,最好分一下類(如描寫季節、景物、情景的等等)。初中考試經常以各種形式出現,我家孩子答這樣的題時總是似曾相識,但總答不全或有錯別字或干脆忘了。
成語:小學一定要多積累成語且知其意,識其字,初中考試也經常以各種形式出現(每考必有)。
文言文:小學有時間學一些文言文,積累一些文言詞句,多體會文言文的語感。總之,語文一定要多讀書。
小學一定要注重以下幾個知識點(初一作業、考試出現)
找規律、周期循環、圖形數數、簡便計算、定義新運算、數列求和、方程解題等。運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過來倒過去地會運用。總之,小學奧數的知識多學一點最好。
小學不在學得多,一定要學得扎實啊,在扎實的基礎上多學一些更好。
敲黑板 講重點
學習習慣相當重要
請家長注意了!根據我孩子他班和其他同事孩子班情況,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
小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各期考試96分以上)進入初中大部分成績還是不錯的(但這部分家長不能放松)。
小學成績中等的學生(各期考試90—95分)進入初中后很有一部分能進入優生行列(這部分家長不要為小學成績不優秀而擔心了)。
小學成績差的學生(各期考試85分以下)進入初中后成績卻很難上去,甚至跟不上(很多開始混了)。
注:以上分數劃分非絕對,僅根據我娃班級和部分學校班級情況了解的而劃分,并不科學,因各校考試難易有別,有些學校可能80分以上就是優生,60分以下才是差生。娃娃成績優劣指的是分數一貫如此,并不是偶爾考差了就成差生了。
在這里只是想說明小學時成績優異的和成績平平的在初中的表現,同時提醒娃娃成績總是不好的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等到小學畢業了進入初中后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究其原因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小學時成績優秀和中等的孩子,他們的學習習慣大都是不錯的,進入初中后勤奮+好的學習方法=優秀。初中所學的知識又多又難且進度快,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很難上去,小學時成績落后的大都是學習習慣差造成的。
學習習慣是長期養成的結果,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習慣一旦形成不易改變,所以小學成績落后的孩子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一看到成績落后了就開始忙于補課(補課其實只能補些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不可能補出好的習慣)。
抓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下面小編給些建議:
●小學一年級:培養學習興趣
對小學生活既新鮮,又不習慣,因而一時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老師,并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
溝通:首先看看家長是不是沒有時間管孩子,我們主要教孩子如何安排時間,和孩子相處,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以適應為主,告訴孩子什么是學習。知識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培養學習興趣。
● 小學二年級:培養學習習慣
個性差別大,二年級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要多表揚、肯定孩子,隨時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自控力不強。學習上還是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把握。
溝通: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適應了小學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我們要對其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糾正,培養學習興趣。以習慣為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如寫字、看書、做作業等。
● 小學三年級:解決情緒問題
8、9歲是孩子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情緒控制能力還是有限的,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悉心呵護和耐心引導,由于交往范圍擴大,認識能力不斷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隨之而來,開始產生不安情緒,家長和老師需要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溝通:孩子普遍馬虎大意,做作業磨蹭,我們要注意并及時糾正這種不良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進入高年級學習奠定基礎。
● 小學四年級:提升綜合能力
孩子已經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不注重引導,孩子可能會因為一些小的困擾干擾了學習,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但通過正確的教育,這種不安可以轉化成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綜合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溝通:孩子的學習知識點已經增多加深,孩子開始出現小學階段第一分化,家長和老師要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課時的注意力、書寫習慣,培養孩子演算、檢查的習慣。
● 小學五年級:自我意識發展
出現變聲現象,男孩會很明顯,變聲期經常會發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聲調,引起哄笑這是正常現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是增強學習技能訓練,培養良好的智力品質,激發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培養正確的競爭意識,鼓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做事情的堅持性,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
● 小升初年級:關注心理變化
學生進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強烈,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時還對師長的正當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緒不穩定,需注意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人的記憶力增強,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銳,特別是由于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加強了,自我意識、評價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觀。
溝通:小升初年級的孩子意志力不堅強,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在發展中,所以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灰心,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使他們學好的同時,有個健康的心理發展。
小學的家長啊,我真羨慕你們,你們有更多時間培養好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重視早期培養,不要到時像我一樣后悔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