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唐僧——普的是健康道、念的是養生經。
不乏味、更有趣!
銀杏之所以被諾貝爾獲獎得主的科學家們重點關注,原因則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從銀杏葉中發現多種活性物質,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銀杏具有重大的科研價值,在國外研究銀杏的報道層出不窮。據李正理的統計,自1972—1985的13年間,僅在美國《生物學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上發表的有關銀杏文章就達95篇之多。 大量的研究表明,這除了與銀杏自身的生物特性有關外,銀杏葉中含有獨特的化學成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銀杏部分提取物有機化學式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銀杏中不但含有黃酮類物質,而且還有萜內酯類、酚類等化合物,目前為止已知化學成分的銀杏葉提取物多達160余種。主要有黃酮類、萜類、酚類、生物堿、聚異戊烯、奎寧酸、亞油酸、蟒草酸、抗壞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酚、白果二酚、白果酸、白果酮、白果內脂A.B.C.M.(ginkgolide A,C20H24O9);(ginkgolide B,C20H23O10);(ginkgolide C,C20H24O11);(ginkgolide M,C20H24O10),白果葉素(ginkgetin,C32H22O10)和異白果葉素等。其中以西阿黃素為主體成分,銀杏葉粗提取物4種雙黃酮類(西阿多黃素、銀杏黃素、異銀杏黃素、白果黃素)以秋葉含量最高。秋葉為17.2mg/g,夏葉為4.4mg/g。銀杏葉提取物科研發展銀杏葉提取物(Ginko Biloba Extract,GBE)是以GBE為原料制成的各種制劑。現廣泛應用于藥物、保健品、食品添加劑、功能性飲料、化妝品等領域。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銀杏“入肺經,益肺氣,定喘咳,縮小便”。1932年,日本學者在銀杏葉中發現了黃酮類化合物。20世紀50年代,德國Schwabe公司在銀杏葉提取物中找到一個最佳組分構成比例,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銀杏葉的藥用價值,這個構成比例被歐洲接受為銀杏葉提取物標準,即EGB761。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采用現代分離技術對銀杏葉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然而將銀杏類制劑列為治療藥物的國家有德國、法國和中國,其他國家均只將其用為保健食品或非處方用藥。 20世紀60年代初,德國科學家首次從銀杏葉中提取單體有效活性成分,藥理實驗證明其含有黃酮醇苷、萜類內酯等有效活性成分,對治療心腦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具有顯著功效。20世紀70年代,德國醫學媒體報道,銀杏葉提取物能增加中樞和外周血管血流量,可用于防治心、腦及外周血管缺血性疾病。20世紀80年代,法國科學家Brapuat發現了銀杏葉的內酯成分有很強的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隨后銀杏葉制劑作為第一個進行臨床的PAF拮抗劑進行了三期臨床觀察,銀杏葉制劑的研究和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1991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因發現銀杏內酯B的分子結構而榮獲諾貝爾獎。至今在世界上同一種研究中,唯有銀杏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隨后,銀杏葉提取物的用途得到更深入、廣泛的研究。1994年,銀杏葉提取物在德國被核批準治療改善阿爾茲海默氏?。ɡ夏臧V呆)和血管疾病。 近年來,國外研究人員對GBE的醫療保健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在美國醫學圖書館網站上以 “GinkoBiloba Extract”進行搜索,自90年至2004年,有360篇文章是關于銀杏提取物的報道。
A、用于防治腦梗塞、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腦血管疾病
B、防治腦功能障礙(改善記憶)
C、防治阿爾茨海默氏?。ɡ夏晷园V呆)
D、改善動脈硬化引起的間歇性破行
E、防治糖尿病
F、防治青光眼
G、抗炎、抗過敏、抗休克等作用
內容來源:百度百科、科普中國、360百科、《銀杏健康療法》、《銀杏與健康》、百度文庫
健康科普盡在唐僧科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