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豆娘
豆娘,又叫蟌,是一種顏色鮮艷的食肉昆蟲,身體細長;復眼發達,生于頭兩側;有咀嚼式口器,觸角為剛毛狀;前后翅形狀相似,翅翼生有翅柄。體型大多數比蜻蜓小。
豆娘和蜻蜓的區別
豆娘體小身細長;腹細瘦,形似圓棍棒,蜻蜓腹扁平,相比較粗壯;蜻蜓停息時,四翅平展放,豆娘之四翅,疊立體背上;豆娘頭橫寬,復眼間距長,一頭一復眼,如同啞鈴狀,蜻蜓頭圓形,兩眼在近旁;豆娘兩對翅,基本是一樣,蜻蜓之后翅,相比寬而長。豆娘捕獵物,靜守是專長;蜻蜓空中捉,飛行能力強,豆娘胸狹小,體弱難飛翔,蜻蜓胸發達,肉多而健壯。豆娘水蠆尾,明顯三個漿,其實是尾鰓,劃水好逃亡,蜻蜓則沒有,識別可幫忙。
一、豆娘國畫寫意基本畫法
「畫法一」
1 蘸取曙紅,點畫胸部。
2 以中鋒點垛頭部,眼部要留高光。
3 調和曙紅,中鋒用筆,勾畫豆娘的腹部。注意腹部節點的顏色要用重曙。
4 選用小號羊毫筆,中鋒用筆勾畫腿,注意關節的轉折。
5 用曙紅調和少許清水,以側鋒繪制豆娘的翅膀。銜接處可留白。
6 最后在翅膀上點畫斑點。
「畫法二」
1、豆娘的身形嬌小,所以用筆要細致。赭墨畫出頭部、背部。
2、赭墨畫出腹部。背部用筆要厚重,畫腹部時可從粗到細,輕快一些。
3、添加翅膀和足。注意足的穿插。
二、豆娘國畫寫意不同形態畫法
三、豆娘素材
“花豆娘走娘家,刮風下雨都不怕”
「奴兒自是豆娘兒」
宋 佚名 (阮郎歸)
門兒高掛艾人兒。鵝兒粉撲兒。結兒綴著小符兒。蛇兒百索兒。紗帕子,玉環兒。孩兒畫扇兒。奴兒自是豆娘兒。今朝正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