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有以下類似的經驗:看到孩子做錯題開始批評后,繼而會說到字體潦草,又會說到讓他練字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進而進一步升級到批評做事不認真,沒有上進心等等,開始不停的翻舊賬。
古有因材施教之說,然而翻舊賬卻是少數無論用在什么樣的孩子身上都是有弊無利的招數之一。
家長翻舊賬,無非是想提醒孩子:“你曾經犯過錯,家長曾經為你受過苦”,并以此告誡孩子“你應該聽我的話”,然而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甚至根本就不想聽家長說話,進而影響親子關系。
其實,一件事情,就事說事,是最劃算最明智的選擇,對孩子也是最公平的。以前的事情已經過去,孩子也已經承擔了上次犯錯的懲罰。如果每次犯錯誤,都把以前的問題疊加起來,除了讓家長容易失去引導的耐心,也容易讓孩子覺得沉重,而且不斷否定也容易讓孩子失去自信。
家長如何避免翻舊賬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從無到有,逐步完善的過程,犯錯是正常的,不要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就想當然地把孩子的這次錯誤與以前犯過的錯聯系在一起。家長要搞清每一次錯誤背后的真正原因,遇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切忌無限延伸。
有些家長每次說完“這一次原諒你”,而在孩子下一次犯錯的時卻又忍不住翻出來說,久而久之,孩子覺得家長說話不算數,也就不把家長的話當回事了。說了原諒就要真的原諒,過去的事就讓它真的成為過去,切忌老賬新賬一起算。
家長翻舊賬,往往有宣泄情緒之嫌,然而一股腦地亂罵一通,除了嚇唬孩子給孩子造成陰影之外,教育效果寥寥。家長在面對孩子之前,應先平復好自己的不良情緒,理清自己的目的,想清楚哪些話必須說,哪些話不能說,以免一時沖動說出讓自己后悔的話來。
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應通過討論的方式,給孩子反思的機會,引導孩子尋找避免錯誤的方法。討論得來的結論,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去實踐。實踐出效果的時候,家長應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予充分肯定,幫孩子樹立獨立面對困難和問題的自信。
父母念念不忘孩子的錯誤,實際上是給孩子負面的暗示:你一直都在犯錯,你改不好了。這會加強和固化孩子的錯誤,而不是讓孩子遠離錯誤。英國教育家洛克說:“父母愈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若是你當眾使其無地自容,他們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到了打擊,則設法維持好評的心思就更加淡薄。”塑造孩子的信心,也是塑造父母的信心。“你期望什么,就得到什么”,如果父母天天想到的是一個優秀孩子的形象,那么自己的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記錄冊記錄的當然不是舊賬,而是記錄孩子點滴的輝煌和成長,不時地和孩子一起回顧這些閃光的時刻,給孩子積極的暗示,“你很棒”、“你做得很好”、“你越來越出色”……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遠比你期待的更加優秀。
愛翻舊賬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僅不能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真正接受批評,也不利于孩子個性的發展。而且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厭煩和對立情緒,甚至會產生一種自卑和自暴自棄的心理,因此家長在對孩子 進行批評時切忌翻舊賬,要褒貶結合,就事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