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印度這個世界第一,莫迪不想要

人口政策是關乎國運的百年之計。


正解局(ID:zhengjieclub)出品

最近幾年,人口負增長已經成了不少國家的心病。

為了提高生育率,這些國家的政府真的是煞費苦心,恨不得使出十八般武藝。

但全世界有一個國家卻另有苦惱:人太多!

這就是:印度。

根據聯合國的最新預測,印度人口數量可能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印度自從1947年獨立后,人口增長了十來億,而且預計未來40年還將繼續增長。

但對于印度來說,這未必是一個好消息。自從2021年開始,印度部分地區就已經重啟計劃生育,試圖遏制人口的劇烈增長。

明明各國都在渴望人口紅利,為什么印度卻并不希望成為世界人口大國?

2014年,印度新總理莫迪正式上臺。

對于印度未來的發展,他非常看好,甚至許諾要在25年時間里將印度由發展中國家變成發達國家。

莫迪如此有底氣,主要是看好印度的人口紅利。

近年來,印度的人口增長非常迅速,結構呈現正金字塔狀,而在人口金字塔的最底層青少年占比最大,年齡結構呈現年輕型。

這樣人口結構社會,無疑勞動力資源最充足,對社會發展最有利。

然而,在現實里,光有人沒有教育,那么人只會是“糧食消耗器”。

路上行進的印度民眾

印度總理曾在獨立日講話中也強調:“倘若人們不去接受教育,那么無論家庭還是國家,都不會幸福。但倘若人民接受過教育,有技能和學習能力,那么就可以有足夠的手段滿足自己的愿望和需要。”

雖說想法挺美的,但擺在印度面前的現實,卻非常骨感。

一直以來,印度人口的接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普及程度普遍非常低。

其實,倒也不是印度不重視教育,只是自從獨立后,印度主要專注于高等教育,對基礎教育則選擇忽視。

直到1986年,印度才重視起基礎教育,但力度并不大。

2009年,印度才制定《孩童免費義務教育法》,并于2010年實施義務教育,強制6-14歲的孩童免費讀書,但也只局限于小學階段。

印度女孩大多讀完小學就不再念書

同時,由于特殊的國情,印度雖然廢止了種姓制度,但種姓觀念的影響卻一直在。

印度存在著非常嚴重的等級歧視和性別偏見,致使印度基礎教育水平一直落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顯示,印度文盲規模高居全球首位。

印度教育不公平,貧困生學習環境差

其中印度中學教育階段的輟學率更高,且輟學的多數為女生。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官網上的數據顯示,印度高中女生的畢業率僅為33%,在全球所有國家中處于墊底的位置。

而印度國家兒童權利委員會的數據也顯示,光是15-18歲女生,輟學率就高達40%。

反觀我國,雖然同樣是世界人口大國,但得益于建國后掃盲教育和改革開放后逐漸普及高等教育,目前我國文盲率低至4%以下。

中國的全面識字率達到了95%,其中約有9億人群屬于接受過教育的高素質人群。

可以說,雖然印度人口社會年輕,但由于基礎教育薄弱,人口質量并不高。

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基礎教育的根基沒有打好,印度原本重視的高等教育和近些年開始發力職業教育,發展情況也并沒有多好。

2009年,印度曾定下了訓練人才的宏偉目標,要在2022年時培訓出5億可用人才。

到2015年時,政府又提高了目標,要額外培養1.05億專業性人才。

同時,莫迪政府也下足了血本,先后投入18億美元,用來建設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

然而,這么多錢砸下去,印度非但沒能提升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水平,曾經引以為傲的高等教育水平,反而還在不斷下滑。

多年來,印度曾為美國硅谷輸送了不少高管人才,但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發布的“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前四百的學校,印度只有兩所大學上榜,且都是專業院校。

目前,俄羅斯受高等教育人口的占比為54%,是世界上受高等教育比例最高的國家,我國受高等教育人口的占比12%,但印度受高等教育人口的占比僅為7.4%。

印度培養的人才不但數量少,質還非常低,存在就業困難和人才嚴重流失的問題。

這幾年印度的大學其實擴張速度很快,但大多數都是只為撈錢的私立院校。

截止到2020年,印度有一千多所大學,還有其他各類高等院校將近5萬所。

有印度當地專業機構統計過,在過去的十年里,印度平均每天新開辦6.2所學院,有60%的印度大學生讀的都是私立大學或者其他院校。

這種瘋狂的擴張規模,培養出來的也都是一無是處的野雞大學生。

在印度普通大學里,認真學習的學生寥寥無幾

職業教育培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雖然印度一直為成為“世界工廠”努力,并竭力培養職業技術型人才,但由于職業機構管理不當,職業培訓與實際產業脫鉤,學生學習的職業技能很多屬于完全被淘汰的類型,學生面臨畢業就失業的嚴重情況。

每年,印度大約有700多萬名大學畢業生,但至少有3成無法順利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難以維持生計。

印度好大學的錄取率極低,考生競爭激烈

畢業于馬哈拉施特拉邦一所二流大學自動化工程專業的高拉夫,畢業一年多都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為了養活自己,他只能被迫到一家小商店維修家電,每月收入約合50美元,只夠勉強支付房租,壓根還不起之前為了讀大學借的4000美元教育貸款。

企業不滿意印度大學的教育質量,大學畢業生又急于找工作,致使印度的就業環境陷入惡性循環中,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極低。

不少人被迫去公務員,或者繼續深造,然后去發達國家就業,導致印度的人才流失率極高。

印度大部分年輕人被迫前往美國就業、尋找工作,人才流失率極高

雖然印度政府為了留住人才,設立了不少助學項目和人才激勵計劃,但是由于印度就業的待遇實在太差,就業環境不樂觀,每年依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畢業生會選擇離開印度,其中38%都留在了美國。

長此以往,印度的青壯年非但沒能成為人口紅利,反而因為技能、教育程度不夠,成為印度經濟的絆腳石。

教育或許還有緩和的時機,但膨脹的人口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才更讓印度政府頭疼。

雖然印度一直號稱擁有免費醫療,但實際上,公立醫院的資源非常稀缺,這個所謂的“免費醫療”政策,根本就是噱頭。

在印度,有一句話廣為流傳:“倘若愛一個人,就送他去醫院,如果恨一個人,那么也送他去醫院。”

足以見得印度所謂的免費醫療制度有多么不靠譜。

據了解,印度自從1950年起就開始建立公立醫療體系,并特意頒布法律,宗旨就是希望“讓窮人也可以看得起病”。

然而“免費醫療”政策推廣了幾十年,收效甚微。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由于公立醫院長期入不敷出,印度出現了大量私立小型診所,甚至大型私立醫院占據主導位置。

政府方面也將更多投入轉向私立醫院,導致免費的公立醫院越來越稀缺。

印度甚至開始實施“部分醫藥免費”制度。

去印度看病,公立醫院排長隊、缺醫生、病床少的情況,早已屢見不鮮。

目前,我國公立醫院的床位能達到600萬張,但印度卻只有17萬張。

印度公立醫院的醫生每天要工作至少8小時,需要給100多名病人看病,差不多等于5分鐘就要看一名病人,敷衍程度可想而知。

印度當地的公立醫療機構非常擁擠

有相關數據顯示,印度大約有6300萬糖尿病患者和250萬癌癥患者,但實際數字要比這多得多。

倘若患上類似于需要進行心臟搭橋手術的心血管類大病,能有幸接受治療的人不足5%。

在印度,平民看病無疑難于登青天。

據世衛組織統計,印度看病完全自費的比例高達60%。

一旦有家庭成員生病,超過90%的印度家庭只能通過借錢、儲蓄等方式籌集醫藥費,因病致貧的家庭比比皆是。

看不起病的底層印度人民只能等死

我國國家醫保局有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也曾指出:“印度免費醫療”就是謠言,只是減免部分醫藥和治療的費用。

倘若想要治療稍微大點的病,就要需要自費去醫療水平更高的私立醫院。

印度人不只是死不起,其實壓根也活不起。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人口越多,意味著對于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的需求也會更多。

從表面上看,印度似乎并沒有糧食的壓力。

由于印度地處熱帶地區,借助地理和氣候的先天優勢,印度的耕地面積將近1.6億公頃,而我國只有1.2億多公頃。

而且,印度大多數地區的糧食都能實現1年3熟。

因此,我國位居世界糧食進口大國前列,而印度卻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糧食出口大國。

正在勞作的印度農民

在俄烏沖突發生后,印度更是立下豪言壯語,想要養活全世界。

雖說印度糧食產量高,但其實并不能保證所有印度人都能果腹。

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2021年發布的全球饑餓指數來看,在全球116個發展中國家里面,印度排名第101位,遠遠落后于蘇丹和馬里等不發達國家,屬于重度饑餓的國家。

吃不飽的印度人隨處可見

在世界上,大約有超過8億人長期吃不飽飯,其中就有超過2億人在印度,印度饑餓人口數高居世界首位。

但因為印度太窮了,只能被迫用糧食掙外匯,再換回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自己人吃不飽,還得努力出口糧食,印度真的是打腫臉充胖子的“楷模”。

過速增長的人口會引起印度的危機,印度政府其實也心知肚明。

因此,早在1952年,印度就已經提出了人口控制計劃,比中國足足早了差不多三十年。

當時,印度分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設置了各級計劃生育委員會,并大力宣傳少生少育,為育齡女性提供避孕工具和服務。

但由于主要以勸導為主,宣傳實際并沒有效果,印度人口依舊呈飛速增長狀態,從1952年的3.8億漲到了1974年的6.1億。

為了不讓人口增長影響到印度的經濟和生活水平,印度政府決定放大招。

1975年,印度首位女總理英迪拉·甘地使出了鐵腕政策,強迫男性做輸精管切除手術。

雖然這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由于大多數接受手術的男性都是窮苦百姓,加上節育手術事故頻發,引發大批印度人不滿,節育手段最終撼動了英迪拉的政權地位。

印度當年的節育手段,大多采取的是給男人做絕育手術

從此以后,印度再也沒有強制實施過計劃生育政策,后面的政黨為了贏取民心,一直以所謂的“民主”國家自居,印度再也沒有限制過人口。

然而,過快的人口正在拖累印度,莫迪也在講話中反復強調,人口大爆炸將會造成印度的危機。

為此,印度不得不將計劃生育重新提上日程。

然而,在印度,要想搞成計劃生育,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首先,技術落后的印度,勞動力是優勢。

眾所周知,印度是農業大國,一直以農耕為主要的經濟驅動力。

由于印度農業還難以實現大范圍的機械化作業,只能依靠大量人口作為主要勞動力。

對于貧窮的印度人來說,有足夠的人,才有足夠的能力掙錢。

雖然會“越生越窮”,但“不生也窮”的現實更難以改變。

在印度,男人是勞動力中的主力

其次,印度重男輕女的現象嚴重。

一直以來,印度都存在非常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

在印度教教義中,父母死后,一定有男孩為其點燃火葬柴堆,否則死者的靈魂不能升天。

除此之外,生男孩還有利于減輕印度家庭負擔,提高家庭的底氣。

和中國的國情不同,印度人要想嫁女,必須付出昂貴的彩禮錢。

所以各家各戶都只期盼生男孩,而不希望生女孩。

自然而然,印度陷入了生兒子的怪圈里,無論生多少,也要生出兒子。

第三,印度宗教勢力強大,為了維持宗教規模,印度的宗教團體基本都鼓勵生育。

印度民族構成非常復雜,他們主要依靠宗教影響形成絕對的控制力。

因此,印度宗教的掌權者希望可以通過高生育率保持優勢,同時也希望可以從人口增長中獲取更多好處。

印度是宗教大國,宗教需要人口,宗教團體就難以讓計劃生育成功

畢竟,印度是一個受種姓觀念深刻影響的國家,低種姓的底層人員從出生起就要為更高的人群服務,毫無尊嚴可言。

對于高種姓的人群而言,人越多,他們反而會生活得好。

因此,印度各民族都竭力反對計劃生育。

其實,人口政策是關乎國運的百年之計,稍有差池,就會對一個國家、民族造成深刻、持久的影響。

印度要想改變國運,并不容易。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印度將禍難臨頭!面臨人口災難!莫迪頭疼不已!#財經 #印度 #糧食 @...
印度批量生產美國巨頭CEO
印度低種姓已成“選舉關鍵力量”,可以翻身了嗎?
“莫迪光環”正在褪色
一億個廁所,和一個印度式問題
「軍事知識」印度軍工為什么像個笑話,它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广东省| 仪征市| 青川县| 东宁县| 靖州| 大城县| 高陵县| 定边县| 乐平市| 厦门市| 陆良县| 洪洞县| 永兴县| 米脂县| 娄烦县| 九江市| 上栗县| 垦利县| 奈曼旗| 泰宁县| 滨海县| 南汇区| 吉安县| 广昌县| 金乡县| 临高县| 元谋县| 甘孜县| 渑池县| 永城市| 五莲县| 平邑县| 普兰店市| 清涧县| 谷城县| 太康县| 靖安县| 保定市| 阿合奇县| 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