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上海照相館的櫥窗里豎起了一塊牌子:“這里出租西服”,“上海寧”那時就有穿外國衣服照相的愛好,盡管櫥窗旁邊的口號是:“為了革命,只生一個孩子!”
同樣是1980年4月,長沙,穿白色緊身衣的芭蕾舞男孩正在跳舞,一個干部模樣的男人很生氣地大聲質問,“你跳的舞,同中國有什么關系呢?”
同樣是1980年4月,廣州,年輕人正偷偷在傳說這些一些名字:鄧麗君、劉文正、羅大佑。
1980年4月,深圳呢?
圖一:1980年4月11日,
深圳火車站附近的廣告牌,是萬寶路香煙,水鴨精。
1980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專門召開了廣東和福建兩省會議,確定兩省所辦的“出口特區”正式定名為“經濟特區”。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準深圳等4個經濟特區,則是5個月后的事。
經!濟!特!區!
深圳人一定嗨爆了?
事實是,沒有。很多人完全沒有在意什么特區。
who care?
也有人在意,就是各級干部,不過特區應該是個什么樣?
他們也很懵圈。
難道經濟特區是這個樣子的?確實很長時間,他們覺得用這些水塘養魚,養鴨子出口就是特區了。
懵逼也好,懵圈也好,深圳人做了一件很正確的事,那就是開門辦特區,邀請境外的資金,技術和人才進來。
于是,很多好奇的外國友人都前來深圳看看,他們為深圳做出了一個很大的貢獻,
那就是:
他們留下了那個時候深圳的珍貴鏡頭——
這是羅湖橋邊境附近。
羅湖橋。
羅湖橋。
從港界的角度拍攝的深圳羅湖。
深圳羅湖。
這已經到深圳鎮,紅色招牌寫的是“新興餐廳”?
這是經典解放路的鏡頭,這個位置拍攝的深圳老照片挺多,
主要是那巨幅宣傳畫辨識度很高。
看見車牌了嗎?這是一輛香港牌的車?
哪位老鐵解釋一下?我感覺是廢舊車,通過“收廢品”弄回來的。
深圳糖煙酒,這個門臉還有誰記得?
深圳甜品合作社?
覺得這個名字今天還值得注冊。
不愛紅裝還綠軍裝?
右邊的發型似乎很時髦?
中國書畫展覽會?
估計海外顧客有興趣。
深圳老街典型鏡頭。
四月深圳還需要穿兩件衣服。
解放路的這幅宣傳畫是誰畫的?
電影院上演《蝙蝠俠》?
穿著演出服裝的這些小朋友屬于財貿幼兒園,
他們今天也年過不惑了!
不知道他們表演什么節目?
不知道他們表演什么節目?
接下來幾張照片都是拍攝的“不為人知”的地方,
就是不那么“光明”的地方。
修路。
修路。
深圳水庫大壩。
深圳水庫。
深圳水庫上走下來幾位修路女工。
這些照片拍攝者的網名叫“glasnevinz”,我和他在FLICKR上聊了聊,他沒有透露更多的消息,關于那次旅行他也有很多不太記得清楚了。
盡管他拍攝了世界很多地方,但是他后來似乎沒有再來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