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是沒有保留的,他們給孩子最好的享受,為他們去除各種的困難,不過,這種過度的保護到頭來卻害了孩子。許多被過度保護的孩子,挫折忍受力低、霸道任性,根本無法適應社會生活。父母如果為了孩子好,適度的保有界限(boundary)是比較好的。 什么叫做有界限?界限就是,你是你,我是我,我們雖然是父子,但是并不是同一個個體。有界限的父母會讓孩子知道,父母的錢并不是他的錢。雖然父母愿意給予 他一些基本的花費,但是孩子應該要感恩,因為這是父母對他的愛心。有界限的父母在許多事情上依然會支持孩子,但是通常是僅止于情緒上的支持,事情還是會讓 孩子自己去面對。沒有界限的父母則不是這樣。他們認為孩子就是他的一切,他遭遇的困難就是父母的困難,為了孩子,什么錢都可以花,什么問題都要幫他解決。 試問,那一種教養方式可以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呢?答案很清楚,后者的教育方式過度的溺愛,反而剝奪了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 有界限的父母不會輕易的給孩子過多的零用錢,他們會讓孩子知道,這些錢都是父母辛苦賺來的,而父母給你的這些錢都是對你的關心,而不是天經地義就要給你的。 表面上看來,這樣的父母似乎顯得自私。但是仔細想一想,這種教養方式才是正確的方式。父母透過這樣的教育很深刻的讓孩子知道,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但是他們同時也讓孩子知道,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會盡全力的幫助他。父母有的時候刻意不幫助他,是因為相信他有能力自己解決。 父母即使覺得跟孩子之間很親密,保有這樣的界限對孩子還是比較好的。孩子必須要學著獨立的面對問題,而不是相信父母會替他解決所有的困難。這種有界限的教育方式才會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沒有界限的父母讓孩子感覺父母的東西就是他的,因此他很快就會變得予取予求,他也漸漸與真實的社會脫節。父母如果真心為了孩子好,保有一定的界限是正確 的。讓孩子知道“我會支持你,但是許多你的問題還是需要你自己解決”,這才是讓孩子未來可以面對社會的正確態度。不要不忍心,讓孩子自己闖一闖,吃點苦 頭,這對孩子未來的生活適應是很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