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篆刻應該先從摹刻秦漢印白文著手,而且要從摹刻線條均勻、工整端莊的漢印開始。在摹刻中,學習雙刀刻法,然后再進一步摹刻風格隨意有趣的印章。開始先掌握字形適應性變化,隨后總體布局的勻稱、平正規律,這里選出幾方漢印作范例,加以分析和摹刻指導。
和臨摹書法一樣,在摹刻之前,應對印拓進行認真的研讀分析,這叫作“讀印”,這個過程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重視讀印,對印上的線條特征、字形和總體布局,“讀”得認真,印邊的微妙之處心中有數,心領神會了,在摹刻時就能下刀準確、肯定,較好地施展出來。如“依樣畫葫蘆”,不明所以,匆匆忙忙拷貝了原印,即覆石就刻,就不能收到好的效果了。
一、“淮陽王璽”?!盎搓柾醐t”筆畫粗細均勻,筆畫間的間隔也十分均等。具有弧轉的偏旁及筆畫在平正勻稱的總體要求下處理得十分從容。這方印的印文筆畫皆完好清晰,適宜初學者摹習。后面三方習作,三人摹寫印稿較認真,但效果優劣互見。
第一方,印面筆畫粗細不均勻,“璽”字的筆畫交錯復雜混亂,,打破了整體的協調。
第二方,印面筆畫間的間隔沒有控制好,造成了粗率感。
第三方,印面摹刻較好,筆畫用刀粗細均勻,筆畫間的間隔也比較等勻,但線條的厚度和力度還不及原印。
二、“殿中司馬”。“殿中司馬”是漢代鑿印,在一氣刻就的連貫氣勢中,由于歷史的自然風化產生了一些別致的印面效果。如“司”字的“口”,其左側直畫本應完整,現在看上去中段斷開,這些地方造成了印面的偶然妙趣,但我們如加以利用、發揮,它就可以變成我們創作時的一種藝術處理手法。
第一方,草率,線條太尖細,一刀刻過沒有復刀,所以感到十分浮弱。
第二方,印面字形把握不準,對“司和“馬”直畫不知其所以然,以至刻得位置不對。
第三方,印面對字形、布局、線條的質感把握得較好。
三、“馬充私印”?!榜R充私印”字形大小不一,四個字筆畫均勻滿布印面。妙處在于含蓄,而左上角和左下角破角破筆畫以及“充”字底部大面積的殘破,這是我們在摹刻時應自覺追求的,更加重了這種含蓄趣味。
第一方,印面四字間的間距太開,筆畫過細,刀痕顯露,缺乏渾厚含蓄。
第二方,印面四字布局得法,但“馬”字有些傾斜,“私”字結構轉折處圓軟,“充”字下部橫畫有些太弱了。
第三方,印面對字形把握得較準,只是兩行字之間的間隔還不挺直,筆畫還可粗厚些,
對這三方漢印的摹刻練習,通過讀印、摹刻實踐加以體驗,我們就對其它秦漢印進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個印的特點、意趣和形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