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云盡態
《三希堂法帖》展
2021.01.22 開展
湘博三樓書畫專題廳
免費向公眾開放
晉唐書法涵蓋了楷、行、草書的過渡、發展和興盛期,奠定了后世各種書體的基本局面。這一時期名家墨跡存于世者鳳毛麟角、無比珍貴,是歷代公私收藏中的重中之重。清內府除繼承明王室的遺產之外,又成批地吸納了梁清標、孫承澤、安岐和高士奇等重量級私人藏家的藏品,造就了晉唐名家法書云集內府的盛況,從而為《石渠寶笈》《三希堂法帖》的編撰、刊刻打下了基礎。
《三希堂法帖》的編排,一改以往官家刻帖多置“帝王書法”于帖首之舊制,尊崇書藝,遵循時代順序,以鐘繇《薦季直表》冠諸帖首。其所選書跡,絕大多數著錄于《石渠寶笈》,并位列“上等”。如所選王珣《伯遠帖》為現存最為可信的晉代名家法書,是風流“王謝”存世的唯一真跡,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而孫過庭《書譜》、唐摹《萬歲通天帖》等也無一不是書史上的璀璨明珠。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一冊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二冊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二冊
晉·王珣 書《伯遠帖》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羲之 書《臨 鐘繇 千字文》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羲之 書《行穰帖》
【明·董其昌 簽題】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羲之 書《游目帖》
【明·鄭柏 重錄 方孝孺 題跋】
【明·鄭柏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羲之 書《瞻近帖》
【清·弘歷 題跋】
【元·歐陽玄 題跋】
【明·孫蕡(fén)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二冊 紙本墨拓
晉·王獻之 書《中秋帖》
【明·董其昌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獻之 書《送梨帖》
【(傳)唐·柳公權 題跋】
【宋·文同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獻之 書《新埭帖》(又稱《東山松帖》)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獻之 書《保母帖》
【明·徐守和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元·趙孟頫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明·郭天錫 題跋】
【元·陳從龍 題跋】
【明·徐守和 題跋】
晉·王珣 書《伯遠帖》
【清·弘歷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明·王肯堂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清末民初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四冊 紙本墨拓
唐·孫過庭 書《書譜》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五冊 紙本墨拓
唐·懷素 書《論書帖》
【元·趙孟頫 題跋】
唐·柳公權 書《蒙詔帖》
【清·弘歷 題跋】
唐·無名氏 書《臨右軍東方先生畫贊》
【傳·宋·米芾 題跋】
【明·宋濂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明·汪道會 題跋】
【明·陳子壯 題跋】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三希堂法帖》為此做了詳明的注解。兩宋享國320年,而該帖所收兩宋法書達11卷,占全書篇幅的1/3以上。
該帖所選北宋法書,從名臣韓琦、范仲淹、富弼、文彥博、歐陽修、司馬光到書法大家李建中、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的手跡無一遺漏,名帖坌集,基本勾勒了北宋書法的全貌。所選南宋諸家力求全面而略傾復古書風,其中以趙構、薛紹彭、吳說、吳琚為重,也不乏范成大、陸游、張即之和朱熹等詩人、名臣、大儒的書法手澤。而在兩宋帝王書法的選擇上,重高宗而輕徽宗,這應與乾隆皇帝的一貫審美旨趣甚或特殊政治訴求密切相關。
宋·蘇軾 書《黃州寒食詩帖》
宋·黃庭堅 書《花氣詩》
宋·米芾 書《烝徒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六冊 紙本墨拓
宋·趙構 書《洛神賦》
【明·宋獻 題跋】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一冊 紙本墨拓
宋·蘇軾 書《黃州寒食詩帖》
【宋·黃庭堅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宋·蘇軾 書《洞庭春色賦》
宋·蘇軾 書《中山松醪賦》
【清·弘歷 題跋】
宋·蘇軾 書《赤壁賦》
【明·文征明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清末民初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三冊 紙本墨拓
宋·黃庭堅 書《詩送四十九侄》
宋·黃庭堅 書《與無咎書帖》
宋·黃庭堅 書《報云夫帖》
宋·黃庭堅 書《苦筍賦》
宋·黃庭堅 書《花氣詩》
宋·黃庭堅 書《糟姜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四冊 紙本墨拓
宋·米芾 書《烝徒帖》
宋·米芾 書《與知府帖》
宋·米芾 書《德行帖》
宋·米芾 書《將之苕溪詩帖》
宋·米芾 書《拜中岳命作》
【元·倪瓚 題跋】
宋·米芾 書《昨日帖》
宋·米芾 書《元日帖》
宋·米芾 書《吾友帖》
宋·米芾 書《海岱樓詩帖》
宋·米芾 書《海岱帖》
宋·米芾 書《淡墨詩帖》
宋·米芾 書《砂步詩帖》
宋·米芾 書《秋暑憩多景樓帖》
宋·米芾 書《穰侯詩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五冊 紙本墨拓
宋·米芾 書《臨右軍帖》
【明·陸修正 題跋】
【明·王世貞 題跋】
【明·莫是龍 題跋】
宋·米芾 書《與通判帖》
宋·米芾 書《跋殷令名碑后》
宋·米芾 書《與提刑帖》
【清·弘歷 題跋】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六冊 紙本墨拓
宋·錢勰 書《跋先代書帖》
宋·劉燾 書《與伯父書帖》
宋·王鞏 書《冷淘帖》
宋·王巖叟 書《秋暑帖》
宋·米友仁 書《文字帖》
宋·薛紹彭 書《得米老書帖》
宋·薛紹彭 書《與伯充書帖》
宋·薛紹彭 書《召飯帖》
宋·劉正夫 書《佳履帖》
宋·邵篪 書《與存道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七冊 紙本墨拓
宋·張即之 書《七律詩三首》
宋·杜良臣 書《與忠吾帖》
宋·朱熹 書《與彥修帖》
宋·朱熹 書《與承務帖》
宋·趙孟堅 書《與嚴郎中帖》
宋·沈復 書《題十六應真記》
宋·王升 書《杜門帖》
金·王庭筠 書《法華臺帖》(舊傳 王庭筠,實為米芾)
金·王庭筠 書《道林帖》(舊傳 王庭筠,實為米芾)
明·桂彥良 書《答彥充書帖》(又稱《比到京帖》)
明·宋璲 書《復岳翁書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八冊 紙本墨拓
元·趙孟頫 書《尚書·無逸篇》
元·趙孟頫 書《急就章》
【元·鮮于樞 題跋】
【明·俞和 題跋】
元·趙孟頫 書《撫州永安院僧堂記》
【明·詹景鳳 題跋】
元·趙孟頫 書《太平興國禪寺碑》
元·趙孟頫 書《衛淑媛墓志》
【清·彭元瑞 題跋】
元·趙孟頫 書《歸去來辭并序》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九冊 紙本墨拓
元·趙孟頫 書《蘭亭序并跋》
【元·趙孟頫 題跋一】
【元·趙孟頫 題跋二】
【元·趙孟頫 題跋三】
【元·趙孟頫 題跋四】
【元·趙孟頫 題跋五】
【元·趙孟頫 題跋六】
【元·趙孟頫 題跋七】
【元·趙孟頫 題跋八】
【元·趙孟頫 題跋九】
【元·趙孟頫 題跋十】
【元·趙孟頫 題跋十一】
【元·錢惟善 題跋】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五冊 紙本墨拓
元·鮮于樞 書《唐·李白〈襄陽歌〉及宋· 蘇軾〈煙江疊嶂詩〉》
元·鮮于樞 書《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
元·鮮于樞 書《七律詩》(《唐·佚名 水簾洞詩》)
元·鮮于樞 書《醉時歌》《唐人絕句》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六冊 紙本墨拓
元·陸繼善 雙鉤《蘭亭序帖》
【元·陸繼善 題跋】
【元·柯九思 題跋】
【元·揭傒斯 題跋】
【元·陳方 題跋】
【元·黃溍 題跋】
【元·倪瓚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七冊 紙本墨拓
明·俞和 書《急就章》
【明·周鼎 題跋】
明·俞和 書《前有樽酒行》
明·張羽 書《懷友詩》
明·桂彥良 書《答彥充書帖》(又稱《比到京帖》)
明·宋璲 書《復岳翁書帖》
明·周砥 書《送叔方詩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八冊 紙本墨拓
明·祝允明 書《赤壁賦》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九冊 紙本墨拓
明·董其昌 書《仿三種書》
明·董其昌 書《龍神感應記并碑陰》
明·董其昌 書《曹娥碑》
清末民初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三十一冊 紙本墨拓
明·董其昌 書《漢書倪寬傳贊》(上)
清晚期拓翻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三十一冊 紙本墨拓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三十二冊 紙本墨拓
同時為方便觀眾自助觀展,策展團隊設計制作了展品說明二維碼,觀眾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微信導覽頁面,獲取相關展品的介紹、釋文和原跡圖片。
我館新館2017年開放以來,三樓書畫專題廳先后完成了齊白石繪畫作品展、明清人物畫專題展,該展覽是我館三樓書畫專題廳推出的第三個專題陳列,是建館以來的首個碑帖書法展。策展團隊耗費大量心血,僅文本的撰寫就高達十萬字,全篇幅通體撰寫了釋文和說明,包括印章、章草書、異體字、避諱、真偽、鑒藏、著錄等各個方面。明知“多做多錯”,知難而上,為的是盡我們的力量讓每一位對書法藝術感興趣的觀眾多一次親近傳統文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