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控期間,我重讀了《肖申克的救贖》,盡管以前我至少讀過不下兩遍,再次重溫,主人公安迪·杜佛尼依舊能帶給我強烈的震撼,且每一次都相較之前都有了更豐富的認識和感觸。這不單是書讀多遍其意自現的結果,也有歲月的磨礪導致心境的變化,內心變得更加敏感而柔軟、豐富且堅定的緣故。持續的學習,認知也是多少會有所提升的,只是囿于水平,那些種種的感動,還是不能將其完全表達出來。
“盡管他碰到不少麻煩,還是繼續過他的日子,但世界上其他成千上萬的人卻辦不到,他們不愿意或者沒有能力這么做,其中許多人根本沒有被關在牢里,卻還是不懂得過日子”。是的,安迪從來不曾培養起一種坐牢的心理狀態,他的眼光從來不顯呆滯,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抬頭挺胸,腳步輕快,他身上有一種大多數犯人所不具有的特質,那是一種內心的寧靜,其他犯人意志消沉,得過且過,他在閑暇時間打磨雕刻石頭,研究牢房的混凝土墻,他用27年的時間,用一把小石錘鑿穿了厚達五米的混凝土墻,從肖申克逃出生天,奔向蔚藍的太平洋。安迪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內心有著強大的信念,堅信噩夢終有一天會結束,始終對未來抱有希望。還有他超強的意志力,也可以說是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低調又安靜,雙手總是那么干凈,指甲也修剪得整整齊齊,也從未像其他犯人一樣,在一日將盡時垮著肩膀,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牢房,去面對另一個無盡的夜,他抬頭挺胸,腳步輕快,就好像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樣,自由的感覺仿佛一件隱形外衣披在安迪身上,他生活地有條不紊,他有自己的事要做,他有目標,他有希望。這篇小說的另一個名字就叫春天的希望。
原來有種說法叫“你怎么過一天,你就怎么過一生”,如今,又有一種新的說法,“你怎么度過疫情?你就怎么度過一生”。同樣是疫情居家,有人讀書運動如常,有人追劇刷屏通宵,有人樂觀積極,有人消極抱怨,有人幾年吃喝不愁,有人一月就捉襟見肘,根本的區別就在于人的信念不同,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同,人所呈現出的生命狀態,自然就不一樣。“堅定不移的信心,足可移山”,它早已被寫進了《圣經》,而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人不懂得過日子,一輩子也沒干成什么事呢,這是因為真正相信自己能夠移山的人不多,結果真正做到的人也不多。而安迪不同,他的信念堅如磐石,正如有些鳥注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希望是燈塔,信念是基石,加之堅持不懈的努力,就沒有到達不了的彼岸。向安迪——肖申克的傳奇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