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統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標志。知、情、意、行是構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即思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社會思想準則、行為規范等觀念體系的認識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觀念,以及對是非、美丑、善惡的評價。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實踐中評價自己或他人行為時,對一定的思想準則、道德規范所產生的內心體驗。意,即思想道德意志,是指人的內部思想道德意向向外部穩定行為轉化過程中克服困難和挫折時的頑強不懈的努力。行,即思想道德行為,是人思想、道德意識的外在表現。
在德育過程中應注意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知、情、意、行的關系:
(1)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知、情、意、行之間又是相互聯系,互為條件,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的。每一個要素的發展都離不開其他要素的影響,每一要素各自又都具有制約或促進其他各要素的功能。
(3)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當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心理要素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協調、和諧一致,就能有效地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發展不平衡,互不協調,差異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將影響思想品德的有效形成和發展,甚至會導致“品德兩性”(即思想品德行為的兩重性)的產生。
(4)在人的思想品德發展中,知、情、意、行都是不可缺少的。知是基礎,行是關鍵,由知到行的轉化,達到知與行的統一是最根本的問題。德育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過程,具有知行培養的統一性。
(5)在教育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知、情、意、行的關系,既要重視它們相互聯系和作用,又不能簡單地相互代替,既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養,又要注意從實際出發確定教育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