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距骨缺血性壞死較多見。距骨是全身骨骼中唯一無肌肉起止附著的骨骼,在踝關節遭受嚴重損傷時,可使距骨的血供遭到完全破壞而發生缺血性壞死。最終導致距骨體塌陷變形,造成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因此,預防及早期處理距骨缺血性壞死,對其功能有很重要的作用。距骨骨折是距骨壞死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引起距骨壞死的只占10%左右。距骨壞死與其骨折類型,即損傷的程度有關:
I型 距骨頸骨折而無脫位,其韌帶未受損,血液供應尚完整,距骨體壞死率不超過10%。
Ⅱ型 距骨頸骨折合并距上下關節脫位,骨間韌帶遭受損傷,距骨體的血液供應將減少,則壞死率上升至20%~40%。
Ⅲ型 距骨頸骨折合并距上下關節脫位,即脛距、距跟均脫位。此型少見,脫位后可能只有少數軟組織附著以維持血供,若不及時手法整復,易發生缺血性壞死,壞死率高達70%以上。
除根據外傷史及臨床癥狀外,拍攝正位、側位及斜位X線片對診斷和分型極為重要。依靠骨密度致密的X線片就可做出缺血性壞死的診斷。但要注意在側位片上,距骨的一部分被內、外踝的陰影重疊,因距骨的陰影比較致密,故只有在無重疊的位置有密度增深,才能做出缺血性壞死的診斷。
[臨床表現]
距骨壞死的鑒別診斷:
距骨骨折與脫位:距骨骨折與脫位是足部常見的損傷。其預后并不十分理想。必須了解其損傷機理及其解剖,才能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距骨骨折較少見,多由直接暴力壓傷或由高處墮落間接擠壓所傷。后者常合并跟骨骨折。距骨骨折,易引起不愈合或缺血性壞死,應及早診治。
其臨床表現為:
1、外傷后局部疼痛、不能行、立。
2、局部腫脹、畸形、壓痛。診斷依據為:1.有外傷史。
3、腫痛、壓痛、畸形等。
4、X線攝片可見骨折。
除根據外傷史及臨床癥狀外,拍攝正位、側位及斜位X線片對診斷和分型極為重要。依靠骨密度致密的X線片就可做出缺血性壞死的診斷。但要注意在側位片上,距骨的一部分被內、外踝的陰影重疊,因距骨的陰影比較致密,故只有在無重疊的位置有密度增深,才能做出缺血性壞死的診斷。
[臨床表現]
主要是疼痛和活動受限,因距骨體塌陷變形,關節軟骨面損傷,產生骨性關節炎,活動時產生疼痛;病人因疼痛和關節間隙變窄而導致踝關節屈伸活動均受限。其典型的x線表現是距骨體密度增高,達正常骨密度的2倍以上。到了晚期可出現距骨體塌陷變形,形態變小變扁,骨質硬化,關節間隙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