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語以蔽之,方法可參招術可學,可人性的弱點是很難改變的。縱使你有正確的理念、好的方法,而不去執行,也會無果而終。但是通過不斷學習和在股市中的不斷磨礪,大多數人便會懂得“是”與“非”,懂得什么叫有所為,什么叫有所不為。
但凡大師級投資人物都有自己的操作紀律,將自己什么時候該做什么規定得一清二楚,并明文張榜鐫刻于心。目的就是用來克服自己的人性弱點,消除外界干擾,使自己能夠從虛妄中清醒過來,從而指導自己做出正確的決策。下面筆者就根據自己多年的投資心得結合大師們的警世箴言為大家列舉幾條操作紀律:
1.進行風險投資的錢永遠不要超過自身資金的一半
這確是本人的切身感受。和投資大師江恩說的:“一定要用自己的閑散資金入市”是同一道理。每當自己投入市場的資金超過這個比例,對我造成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每波動一分錢都可能牽動到自己緊張的神經,心理越發緊張就越難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做出的大多數決策都是錯誤的。更不要說借貸資金入市或者代理別人的資金炒股讓心靈承受難以承受之重了。所以,想讓這個市場為自己的錢生錢就要先擺正投資心態,否則非但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而且結局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2.除非有十足把握,否則不可輕易滿倉
滿倉如同打仗不給自己留下退路,“破釜沉舟”克敵制勝的案例必竟少之又少,所以才成為經典被寫進了歷史。如果心里只想著進攻進攻再進攻,而你的錢又不是多到可以撼動一個趨勢,幾個回合下來子彈很容易打光的,剩下的命運就完全交給市場了。滿倉的優點是上漲賺得多,但是下跌同樣賠得多。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筆賬,在這個市場上你是看重利潤還是看重風險。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重倉甚至滿倉操作也不是不可以,關鍵看自己的操作策略以及防范和承受風險的能力。
3.健康的身心是正確操作的前提
我記得很多年前看過一個私募基金團隊規范隊員的操作紀律,別的條款都已經忘記,但是其中有一條是這樣說的“當任何一位研究人員如果身感不適就必須提出申請將自己的手里的工作交于副手或其他研究員”。可以試想,一個人如果感冒發燒頭疼腦熱的時候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嗎?所以一定要勞逸結合,該盯盤時盯盤,該研究時研究,但是必須要學會休息與放松,加強身體的鍛煉,保持旺盛的精力。否則寧可不進行操作。
4.千萬不要刻意地去抄底,必須等到趨勢確認,否則你將為此付出代價
市場在一定范圍內是可以預測的,尤其是在趨勢運行的常態下,但市場在另一范圍內又是不可以預測的,是因為存在突發事件和人為操縱的非常態。基于這些很多大師包括以預測見長的江恩先生都告訴我們抄底的害處,他本人經常預測但卻不會刻意在預測的位置上買入,他的原則是“根據三星期上漲和三星期下跌買賣”。這與我提出的“三天不創新高和三天不創新低是對其預測高低點的確認”原理是一樣的。
5.弱勢市場里永遠不要在大陽線之后買股票
弱勢市場交投清淡,大環境并未轉好。經常會出現某只股票受消息或人為操縱影響在日線中拉出一根長陽。但是并不會引發太多的外部資金跟風,往往后繼乏力,尤其后期成交量忽然大幅縮小,接下來必定是一路陰跌行情,很快就會將大陽線吞并。此種方法不大適用于強勢市場。
6.強勢市場要敢于兩三根陰線后買入股票
強勢市場或者個股健康的上升趨勢中,股價調整的時間一般不過兩三天甚至一兩天后便會繼續向上,所以我們當遇到這樣的調整如果前期沒有介入應當是一次不錯的建倉機會,尤其調整位置正好是某根重要的平均線之上。此種方法不適用于弱勢市場。
7.始終要明白操作的股票的止損位在哪里
“不設置止損和過度投機是股民虧損的主要原因”這是大師江恩對股民的忠告。一般止損位可以簡單設定在買入價的10%附近,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此止損價必須結合形態、籌碼、均線等科學設定,同時伴隨股價的上漲需要不斷進行修正,永遠不要使自己轉盈為虧。
8.永遠不參與下降趨勢和橫盤的股票
目前我國股票市場只能進行單邊交易,即必須是低位買進高位賣出才能賺錢,這樣的規則就注定下跌市場是我們賠錢的市場,下跌的股票是我們賠錢的股票。而很多股民卻反向操作,哪個上漲賣哪個,哪個下跌留哪個。謹記趨勢一旦形成不是一兩天可以改變的。而橫盤的股票在沒有選擇方向之前介入即使不賠錢也會輸掉時間,股票市場中時間是創造價值的必要因素。
9.成交清淡震幅微小的股票不可進行T+0對沖
很多股民都試圖采取T+0,即當日對沖的方式降低自己手中股票的持倉成本,但往往操作不當非但成本不能降低反而會加重虧損。就筆者的經驗來看,如果一只股票當天換手率較小(比如開盤一小時換手低于2%)或者上下震蕩幅度小(比如開盤一小時震幅低于5%)都不適宜對沖。
小結:如果說理念是道,方法是術的話,那紀律就是法。有求無道會失去方向,有道無術只是空談,有道有術而無法則操作紊亂。遵守原則并嚴格執行操作紀律是我們減少錯誤操作的有效手段。
偉大的證券預測學派大師江恩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筆者從業多年,行過萬里路,閱人不說是無數,卻也數不清。但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國內大多數的散戶高手或者業內資深人士都對儒、釋、道有著不同程度的信奉和研究。
首先,任何宗教信仰都有著勸人向善,放棄“執著”之心的一面,而如今很多人卻認為它們是消極的思想,實屬門外漢的看法。
其次,每種宗教思想都是基于不同的認識論,有著各自的人生哲學,闡述著各自不同的世界觀。
儒家:儒家的世界觀是易學,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用天道看人道,在做人上講的是仁、義、禮、智、信,在做事上講的是中庸之道。
首先,《周易》并非很多人想象的占卜之術,實際上它系統地解釋了我們生存的外部環境的周期變化,作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就要合乎自然,順勢而為,不要逆天而行。在股票市場上我們就要順應大勢,順應個股趨勢,不能逆勢買賣。
其次,凡事不怨天尤人,積極上進,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市場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一定只會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之人如果不是運氣好就是已經掌握了賺錢的技巧,而愁苦的人必定是自己操作失誤,而與運氣無關。
再者,中庸之道在股市中就告訴我們每次操作都要為自己留有余地,不要隨便滿倉,不要孤注一擲,要設好止損,要有兩手準備。同時在取得一定成績之后不要自滿,自滿容易使人麻痹大意,要認真審視自己是否到了該收斂的時候,謹記“滿招損,謙受益”的古訓。
佛教:佛教講因果、講輪回、講般若。
首先說說因果,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在股票市場上對有對的因,錯有錯的因,漲有漲的因,跌有跌的因。你今天的盈與虧的果都是前邊種下相應的因,果之隨因,如影隨形,不去尋找因而一味地追求果,就如同只想獲得陰涼而不去種樹一樣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次講講輪回,六道輪回其實是“四有輪轉”,在股市中其實就是漲跌輪回。所謂的“四有”,指的是死有、中有、生有和本有。參見圖13-1。
死有——臨終剎那時(對應股票市場中的做頭破位時);
中有——投生母胎前(對應股票市場中的下跌觸底前);
生有——從母胎出生(對應股票市場中的觸底回升時);
本有——在世造業期(對應股票市場中的上升趨勢期)。
圖13-1
再者聊聊般若,佛教里的般若是指般若空觀。在股票市場中,眼前的漲與跌、盈與虧都是“心執”,都是“虛妄”。我們應當保持一種平常心,一種清凈心,如同我們看電影一樣,電影銀幕本就是空的,在銀幕上可以上演天堂美景,也可以上演地獄惡道,但最后銀幕上卻什么也沒有留下,銀幕本身不染纖塵。
道教:道家思想主要是老子的《道德經》。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而生,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世間萬事萬物都存在完全對立的兩個方面,如陰陽、禍福、悲喜、善惡、美丑、智愚、勝敗、巧拙、剛柔、強弱、輕重等。
在股市中具有的上漲與下跌、多頭與空頭、清淡與活躍、買入與賣出、盈利與虧損、風險與收益等,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互為前提的。所以說我們不應當看到下跌就垂頭喪氣,看到上漲就歡呼雀躍。要知道下跌是為后期上漲打出空間,而現在的上漲又形成后期下跌的動力;多頭強到極致就向相反方向轉變,而空頭最后的打壓卻成為多頭最廉價的籌碼:市場人氣最低迷的時候離上漲就不遠了,而市場極度狂躁的時候下跌就在眼前。
一個人有了信仰,就有了自信,有了豁達的心胸,修身之后,就能夠更全面更客觀地看待這個市場,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每一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