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來過便不曾離開。
沒去之前,不明白什么意思,
離開的時候卻突然明了,
原來,這人是走了,
可這心算是在那綠水青山里
生了根......
每個人都有一個綠水青山的夢,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宜昌便像是夢里的那個俊俏身影,青春煥發、朝氣蓬勃又充滿期待。
宜昌,若你來過,便不曾離開
座座青山披著霞光,
點點漁火醉在夕陽,
看那日月如花綻放,
三峽戀歌聲聲唱。
于是,
以巴山的明月為郵戳,
以楚國的大地為宣紙,
以長江的驚濤為濃墨,
書寫一封打動你的《情書》
宜昌情書
來自宜昌發布
宜昌,長江之濱、磨基山畔,山平水闊大城浮。
若你來過,佇立于此,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清晨,沿江大道花鳥縈繞,人們悠然自得。
在湖北省西部,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西陵峽畔,有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她就是被人們譽為“三峽明珠·世界電都”的宜昌市。
騎行濱江、江畔徜徉,一覽碧綠長江。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素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清朝改稱“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全市轄5縣3市5區,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15萬。
纖塵不染移步一景,全國文明城市顏值屢屢刷新。
宜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重點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是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2013年被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017年6月,獲評全國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城。
宜昌,社區網格化管理成全國城市管理樣本,網格智慧覆蓋,盡享安逸樂生活。人在城中,即刻感受智慧新型城市3.0+,“天眼”、WIFI城區全覆蓋。
宜昌市探索借助“互聯網+”建立便捷轉診平臺,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疑難危重病再轉診”的就醫格局。
宜昌,東西門戶,南北樞紐,物貿繁盛。
若你來過,齊聚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循環經濟與水共興;綠色和諧興產業、開放包容迎創客。
三峽大壩曠世巍峨
宜昌資源富集,是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所在地,是世界水電之都,是正在加速建設的世界水電旅游名城。
境內已建成長江三峽、葛洲壩等四座大型水電站,水電裝機總容量超過2700萬千瓦;宜昌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8大類53種,是全國八大磷礦區之一。
九衢如織,銀色通道串大城,綠色便捷低排放。
宜昌交通發達,是長江中上游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市已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立體運輸體系。焦柳、宜萬、漢宜等鐵路和滬蓉、滬渝等高速公路在此交會。
三峽現代物流中心、宜昌三峽樞紐港區、三峽臨空經濟區等正在加快建設,一類航空口岸已經開通,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航空口岸。
宜昌自貿片區海淘商品任你選
宜昌自貿片區是湖北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宜昌片區重點發展文化旅游、航運物流、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等產業。
宜昌,土家兒女。綠水青山紅衣妹,盼望纖哥早日回。
若你來過,唱悠悠龍船調,品濃濃清江情。靈山秀水土家妹,龍船調里哭嫁誰。
宜昌山川秀美是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三峽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擁有各類旅游資源747處,其中國家5A級景區4家、4A級景區15家、3A級景區19家。
不僅有“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壯美三峽,還有宏偉壯麗的三峽大壩、如夢如幻的三峽人家、寧靜秀美的清江畫廊。更有醉人心脾的大城風光、與宛如世外桃源般的鄉村美景。
柴埠溪。羅家興 攝
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切身感受到了宜昌旅游從“走馬觀花”到“細細品味”的改變。這種改變,正是宜昌文化的魅力。
在屈原故里秭歸同泥腿子詩人們吟詩對唱一把,去三峽人家風景區在幺妹子的山歌和纖夫的號子聲里感受峽江原住民的生活狀態。
或者索性到車溪農家博物館體會體驗一把打鐵、榨油……大美宜昌,正為青山綠水注入文化靈魂,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開啟宜昌旅游“黃金時代”。
車溪打鐵。周平 攝
智慧化旅游開始成為宜昌越來越多景區景點規范管理、提升服務的重要舉措。宜昌智慧旅游將市民卡植入旅游年卡功能,真正讓市民體驗到“一卡在手,免費游宜昌”的輕松自在。
夜游宜昌,別樣體驗撐起“黃金水道”。
徜徉于長江之上,領略高樓林立,欣賞萬家燈火,別有一番風情。船行過程中,天然塔、夷陵長江大橋、磨基山、鎮江閣等宜昌城市地標讓你眼花繚亂。更別提體驗夜間燈火輝映下的葛洲壩船閘。
夜色與燈光籠罩下的葛洲壩則顯得神秘幽美,此時隨船過壩體驗水漲船高將帶來更加驚心動魄的感受,讓人樂以忘憂。
宜昌,巴風楚韻,靈韻荊襄;中書古坊,墨池流芳。
若你來過,覓屈原之魂、踏昭君之跡,拜關公之義,訪嫘祖之巧。
三峽大學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宜昌市一中
宜昌市夷陵中學
宜昌高中共37所,在校學生達到54799人。宜昌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招生比例為6.1:3.9。初升高比例連續6年保持在95%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普及。
未來五年,宜昌市教育將全面打造12大工程,到2020年,率先全面普及15年基礎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發展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位居全國前列,與宜昌現代化特大城市相匹配,基本建成“宜學之城”和學習型社會。
宜人之城,昌盛之地。
宜昌,
就是這樣一座城,
宜居、宜業、宜旅、宜學
人們來來往往,書寫著自己的幸福故事,
一條線永遠牽絆著人們,那必是這座城,
人們心目中最溫暖的城市。
若你來過,便不曾離開。
來源|宜昌發布
編輯|水仙 編審|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