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2020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
正式發布
泗洪首次上榜!
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百強
12月16日,全國縣域經濟專業研究咨詢機構和社會智庫——中郡研究所完成并發布《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揭曉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縣市等監測評價結果。在報告中,泗洪縣六類指數均達到A類水平,成為新時代縣域特色發展和全面發展的一面旗幟。
中郡研究所·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部分截圖
泗洪縣憑什么能躋身前百強
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今年以來,泗洪縣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之年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的目標任務,立足當前泗洪發展實際,審時度勢、深入研究,通過自上而下的調查研究、自下而上的征集意見,共同謀劃確立新一輪發展思路。在今年1月17日召開的縣委十二屆十次全會上,鮮明提出了“1365”總體思路,讓高水平真正體現在經濟發展高質量、富民增收高效益、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社會文明高素質上,確保以優異的成績保障“十三五”圓滿收官,實現“十四五”高標起步,與省市同步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
堅定不移招大引強。制定印發《工業經濟突破實施方案》,明確突破關鍵指標,成立了18個由縣領導掛帥的招商協作組和鄉鎮(街道)專業招商組,深入開展“起步即沖刺,贏在開門紅”“激戰二季度,確保雙過半”“大干苦干100天,奮力攻堅百億級,狠抓項目100個”“決戰四季度、奮力爭一流”等招商競賽活動。
先后舉辦中國·泗洪“大湖英才杯”2020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暨投資環境說明會、常熟泗洪南北合作暨泗洪投資環境說明會等招商推介活動,全面掀起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熱潮。
截至11月,
新簽約落戶園區項目118個、
同比增長37.2%,
協議總投資571.5億元、
同比增長78.6%,
投資120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園項目
以及投資50億元的
鑫華汽配、金輝發動機、東磁光伏組件
項目成功簽約。
實施農業龍頭企業招引、農業結構調整、產業平臺打造“三大工程”,新招引兩千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4家,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個。四川德康、廣東溫氏、廣西桂柳、山東豐沃、江蘇美陽等一批行業領先龍頭企業先后落戶泗洪。河蟹出口量連續14年位居全省縣級第一。
大力實施文明健康新生活“五大提升行動”,認真開展“人情消費減負年”活動,創新開展“支客”倡導人情新風志愿服務工作,榮獲第五屆江蘇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會金獎,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達標率100%,榮獲綠色江蘇建設“突出貢獻獎”。
推進公共空間治理向深處發力,
規范管理和使用收回的公共資源,
今年以來進入產權交易平臺3860筆、1.5億元,
帶動村居增收9100余萬元。
全力推進農房改善,
科學編排農房項目48個,
累計完成房屋搬遷3萬戶,
涉及“四類重點群體”5344戶,
對465戶家庭特別困難農戶
實行“交鑰匙工程”兜底安置。
持續鞏固脫貧成效,
35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轉化,
3.8萬戶、11.9萬低收入人口
全部脫貧。
連續5年舉辦“扶貧100”慈善晚會,
累計募集社會資金5700余萬元;
創新推出“防貧保”保險+扶貧新模式,
針對低收入及貧困邊緣農戶,
在疾病、入學、家庭財產、意外傷害等
方面給予救助,
實現全面兜底。
狠抓洪澤湖濕地公園5A級景區創建,圍繞“做好大濕地、做活大文章”發展思路,強化特色塑造,將周邊臨淮漁家風情小鎮、半城大王莊黨性教育基地、酒鄉雙溝古鎮等沿湖景觀串珠成鏈,形成錯落有致、功能互補的特色旅游線路,目前景區創建已進入公示階段。三年來全縣共接待游客1543萬人、年均增長13.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0億元、年均增長16.8%。
加快打通現代物流這一經濟運行的“動脈”,立足蘇皖邊界商貿物流中心定位,構建形成“一帶三園多中心”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力增強現代金融這一經濟發展的“血脈”,全力建好用好洪澤湖路金融街,吸引更多優質金融機構入駐泗洪,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加強產品、服務和管理創新,增強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的支持力度。牢牢把握科技服務這一經濟轉型的“命脈”,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招引力度,著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主導、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10月14日,江淮生態經濟區科技綜合體及產業園共建合作大會在我縣召開,江蘇省11所高校與我縣在新型膜材料、電子信息、綠色智能裝備、互聯網、現代農業等5個方面簽訂共建協議書,構建形成“1+11”政產學研合作新模式。
堅持“以綠蔭城、以水潤城”,持之以恒在“綠”上下功夫,在“水”上做文章。新改建五大公園、十個游園、七道濱河風光帶,新增城區公共綠地153.8萬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1平方米,成片造林面積先后5年居全省縣級第一,被授予“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今年新增造林面積6.6萬畝。城區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96.1%,投資11.7億元的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和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正在全力推進。漫步泗洪,處處綠蔭覆地、碧水映天,時時鶯歌燕舞、花香襲人。
以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創建為統攬,每年編排實施縣鄉村三級為民辦實事項目,確保每年新增財力的75%以上用于民生事業。投入20.5億元建設泗洪姜堰實驗學校、泗洪姜堰高級中學、衡山路學校等68所學校,相繼引進泰州姜堰、浙江海亮、南通通州三大優質教育資源。縣第一人民醫院全面提檔升級,界集醫療衛生中心本月底將投入運營,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全力推進
鹽洛高速、121省道、朱湖碼頭等
交通網絡建設,
加快實施
泗州大街東延、古徐大道東延
和黃山路南延等工程,
青陽立交橋建成通車,
省道330泗洪段完成改造提升,
合青高鐵將在我縣設站,
城區快進快出、縣域聯通成網、
外部互聯互通的路網格局基本形成。
謀劃出臺《全縣黨員、干部帶頭改進作風“十個必須”》,縱深推進“以‘六問’強‘三真’,以‘三實’比‘擔當’”作風建設大提升活動。
旗幟鮮明地提出作風“六問”,號召全縣上下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對照六條“硬核”干部標準,堅決整治“五氣”作風頑疾,切實以“三真”作風“三實”態度,推動全縣作風建設向深處發力、在實處見效。
積極推行一線工作法,成果倒逼法,強勢發動、強行入軌、強力推進、強制規范“四強”工作法,工作會辦制等工作方法,引導激勵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在“五大突破”中勇于擔當作為。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縣委一聲令下,全縣5788名機關事業單位干部、4.6萬名黨員堅決沖在防控一線,緊急成立了26個疫情防控臨時黨組織,全縣上下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不僅實現了本土“零病例”和“零疑似”,還有效組織6家本土企業日夜趕工生產防疫物資,為全國的防控工作貢獻泗洪力量,受到省市領導和國務院督導組領導的高度評價。
昂首闊步為泗洪縣瘋狂點贊~
因為有你,
家鄉才會越來越強
驕傲轉發!
為家鄉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