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腸道里有100兆個,重約1.5kg的腸道細菌。其中,對腸道起著有益作用的叫'有益菌',起著有害作用的叫'有害菌',兩者皆非的叫做'條件致病菌'。它們的所占比率大致為2:1:7,占據比率最多的條件致病菌如果成為有害菌的伙伴,腸道環境就會一下子出現惡化。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經常保持有益菌處于優勢的狀態。有益菌占據優勢的話,腸道就會順暢活動,不必擔心會出現便秘。
如果腸道內細菌失去生態均衡,有害菌就會產生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對腸道造成的傷害,是可能導致大腸癌等腸道疾病的原因。
有害物質在腸道內被吸收,并隨著血液循環至全身上下,皮膚會變得粗糙,容易出現疲勞,并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得感冒等,出現各種各樣的身體不適。另外,混入有害物質的血液會變得粘稠,血液中的營養難以被細胞吸收,營養就會變成脂肪出現堆積現象,從而導致肥胖。
酸奶等發酵食品中含有的乳酸菌,起著增加腸道有益菌,調節腸道環境的重要作用。乳酸菌不能在腸道定居,因此每天堅持食用非常重要。
發酵食品……酸奶、奶酪、泡菜、味噌醬、甜酒等
食物纖維有以下兩種。
一種是吸收水分后膨脹,可增加大便分量,促進蠕動運動的'非溶性食物纖維'。另一種是含水后呈凝膠狀,可增加大便水分易于排出的'水溶性食物纖維'。水溶性食物纖維是腸道內有益菌的食物,有助于腸道保持健康。
與戰后相比,日本人食物纖維的攝取量減少。相反,在食物纖維的攝取呈增加趨勢的美國,也有數據顯示癌癥患者出現減少。
含水溶性食物纖維的食品……獼猴桃、蘋果、秋葵、菠菜等
含非溶性食物纖維的食品……紅薯、蘑菇、裙帶菜、糯麥等
糖的一種,能抵達大腸,可作乳酸菌的餌食,起著增加腸道內有益菌等有益作用。但是,作為一種糖類,還是要注意避免過多攝取。
含有低聚糖的食品……黃豆、刀豆、牛蒡、紅豆、洋蔥、蜂蜜、香蕉、大蒜等
編纂:順天堂大學醫學系附屬順天堂醫院 綜合診療科?醫院管理學教授 小林弘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