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剎國,皆以丑為美為貴;海市恰相反!聊齋:馬驥與龍女,斷舍離
長達3小時之久的電影《長安三萬里》,看得讓人意猶未盡,回味悠長。
片尾響起刀郎演唱的主曲題,即使看著字幕,也是云里霧里,不明何意。
搜索資料后,才知刀郎的這首新歌名叫——《羅剎海市》,被收集于刀郎新推出的專輯《山歌廖哉》中。
“羅剎國向東兩萬六千里,過七沖越焦海三寸的黃泥地,只為那有一條一丘河,河水流過茍茍營,茍茍營當家的叉桿兒喚作馬戶,十里花場有渾名……打西邊來了一個小伙兒,他叫馬驥,美豐姿,少倜儻,華夏的子弟,只為他人海泛舟搏風打浪,他見這羅剎國里常顛倒……“
四百余字的《羅剎海市》一曲歌詞中,如果不多聽多看幾遍,就無法理解晦澀曲辭中,飽含的諸多民俗文化和典故傳說。
比如,”海剎海市“的來歷有以下幾點:
一、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寫的一篇神鬼玄幻短篇小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國度;二是相傳羅剎海市,位于中國坐標往東的地方,分別有為羅剎國和海市;
三、“過七沖”指的是中醫中消化道的七個沖要部位,包括飛門、戶門、吸門、賁門、幽門、闌門、魄門等七沖門。
“越焦海”,則指人體五臟六腑中的腑臟”三焦“和“四海”的簡稱。
“三焦,如霧、如漚、如瀆,雖有名而無形;主氣、主食、主便,雖無形而有用。“
三焦,位于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其中,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亂,下焦名走哺。
“四海”則是髓海、血海、氣海、水谷之海的總稱,是人體氣血精髓等精微物質匯聚之所。
除了傳統文化《黃帝內經》中講到的中醫文化外,歌詞中還有不少鮮為人知的知識點,例如:
“黃泥地”意指不干凈的骯臟之地。一丘河和茍茍營,指的是成語“一丘之貉”的壞人和“繩營狗茍”之意;“插桿”譏稱的是妓女后臺老板的“保護傘”;“馬”字加“戶”字,寓指“驢”,“又”字加“鳥”字,則暗指的是“雞”;“勾欄扮高雅”和“公公好威名”,則暗指古代的妓女和太監。
歌詞中的“草雞打鳴當司晨”,指是的成語“牝雞司晨”,本該公雞干的事,卻讓母雞給干了!
“黃蜂尾上針”,則出自于《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對妻子馬氏的感慨和評價: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猶未毒,最毒婦人心。
刀郎改編的《羅剎海市 》包含了名著、歷史、醫學、地理、哲學等各個學科,文化底蘊深厚。
“十年封刀,拔打封神,刀刀誅妖,句句誅心。”
網絡中,有觀點稱,刀郎沉淀十年,一鳴驚人,用《聊齋志異》中的一篇荒誕的諷刺小說,改編成一首歌,內涵了當年打壓取笑過他的人,卻又讓這些人對他無可奈何,保留許多隱喻和反諷,頗具戲謔性,可謂“歌壇魯迅”。
那么,蒲松齡的玄幻虛構小說中,描寫的羅剎國是什么樣子的呢?正如刀郎在曲詞中談到的:向東26000里的羅剎國,是一個以丑為美為尊的國家。那里的人長得越丑陋,官就做得越大,越猙獰越富貴,越俊美越低賤(丑者顯貴,美者卑賤)。
本來可以學業有成的主人公馬驥,因為父親“讀書無用”的偏見,14歲時輟學繼承父業,出海打漁為生。
一次,馬驥出海遇到風暴大雨,在海上飄蕩數天后,飄零到了一個大羅剎海的地方。
那里的人,不重文章,而在乎人的形貌,且是模樣越丑,官職就做得越大,越受貴人邀寵。比如羅剎國宰相:就長著3個鼻孔,睫毛像簾子一樣,遮蓋住了眼睛……朝中大夫,皆是披頭散發,相貌猙獰怪異的丑八怪。
長得英俊瀟灑且又風度翩翩,一表人材的馬驥,在羅剎國反成了“異類”,受到了眾人排擠。
曾侍候過先王的執戟郎向朝廷推薦,馬驥裝扮成很丑的樣子,得以受封下大夫,并得到了一筆重金和封賞。
“丑正直邪,人情有之,亦以諷世也!”如果,讀書至此,就會發覺紅塵世事太過可悲。
馬驥雖然做了官,卻并未能真正融入羅剎國的文化中,想辭職,又得不到國王的批準。
后來馬驥將金錢分給了當地的百姓,百姓們為了感激他,將他帶到了四海鮫人集中銷售奇珍異寶的地方,名叫“海市”,四方周圍12個國家都會在那里貿易買賣。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在海市上遇到出沒的神仙。
馬驥實在是幸運,不僅遇到了龍王三太子,還因為自己來自中華上邦,受邀來到龍宮,見到了東海龍王。
龍王視馬驥為中華賢士,熱情接待,并邀請他寫出佳文——《海市賦》,文章得以在四海龍宮相傳誦,馬驥因此還獲得了龍女的芳心,成為了龍王的駙馬爺,受封“駙馬都尉”。
“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紅日起,依舊與天齊”。馬驥在東海龍宮與龍女甜蜜生活了3年,伉儷情深,琴瑟和鳴。
只因馬驥思念在世的父母,想攜妻一同回到故鄉,卻被龍女告知仙人居住的地方與塵世隔絕,她無法如愿隨同回去。而此行一別,緣分已絕,他也再無法回到龍宮。
后來,龍女與馬驥以赤玉蓮花為信,3年后,送還馬驥留下的一對龍鳳胎,龍子名叫福海,龍女叫龍宮。
而在孩子的背后錦囊中,還有一封龍女寫給馬驥的信:一別三年,紅塵永隔,盈盈一水,書信難托。朝念暮想,憂思成疾。大海茫茫,有恨如何?……我這一生不會有二心,到死都不會再嫁別人,雖然遙隔兩地,但我們仍然是恩愛的夫妻。
馬驥讀完龍女的書信,早已淚流不止,回頭望,茫茫大海,卻不見龍女的身影。波濤洶涌,卻不見到龍宮的路。
蒲松齡在小說中寫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舉世一轍。恩愛不移,只在蜃樓海市,富貴榮華,終如水月鏡花。”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海市崇尚美好,重賢任能,君仁臣忠,夫義妻貞,可作者仍在警醒我們:遠離顛倒夢想!
《羅剎海市》的曲中之意,您真的聽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