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國王遭文殊菩薩坐騎青獅精推下井,成了井下之鬼,井底下一呆就是3年。
雖遭不測,好在烏雞國王平時德行高厚,好善齋僧,到了井下先是被井龍王救到了“水晶宮”,又被孫悟空向太上老君的靈丹妙藥救起。
有讀者會疑問,烏雞國王又不是神仙,一介凡人難能在井下3年,還能活命,肉體還不腐爛?
按常理講,凡人的身體肯定保不了那么長,四大名著《西游記》里,烏雞國王就真正的做到了!
這多虧了井龍王的定顏珠。井龍王用定顏珠,定住了烏雞國王的尸首不壞,才得以其身體不壞。
唐僧取經團隊來到寶林寺后,國王托夢與唐僧,悟空與八戒便將國王的肉體從井出打撈出。孫悟空還來到33重離恨天太上老君的斗率宮,向太上老君討得一料九轉還魂丹。
救命的丹藥雖討了來!可是問題又來了:烏王國王還是個死人,久死之尸,如何服用?
“莫說人在井里浸了3年,就是生鐵也生了銹。只是元氣盡絕,得個人度他一口氣!”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何況還是個國王的命!唐僧的話剛說完,豬八戒就急匆匆的上前,要為烏雞國王度度氣,卻被唐僧一把扯攔住。
原著中,唐僧對豬八戒說:使不得,須是悟空來!
為烏雞國王度氣是個功德活,唐僧為何自作主張,阻止豬八戒,反將機會讓給孫悟空呢?
在“源易緣”看來,這里有幾方面的原因:
雖然都在唐僧取經團隊,同樣一路西天取經。孫悟空從五行山出后來,就戒色戒葷,努力做個合格的佛教團隊成員。
而八戒則不同,雖然名為八戒,可是也沒戒酒、也沒戒葷,色戒咱就不談了!取經過程中,四圣試禪心,惟有八戒沒有考驗過關。
《西游記》原著中,就說:你自幼傷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濁氣;而孫悟空呢?從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為生,是一口清氣。
在孫悟空的積極張羅下,豬八戒不甚情愿的馱烏雞國王回到寶林寺。孫悟空月費盡周折,前往太上老君處,討回一粒仙丹,救國王的命。
孫悟空前期做了那么多工作,到了救人度氣一刻,這個最后救人的功德好事,不能讓八戒輕易的拿走。
再說,救活烏雞國王,后期還有收妖除魔、幫國王恢復帝王寶座等許多事情要做。這些僅憑唐僧和八戒、沙僧等人,能完成這些是任務么?完不成的!
所以,救人救到底,這個機會只能給孫悟空了。
這個觀點和第2個觀點并不矛盾。“源易緣”認為,救活國王雖是功德事,可是將仙氣對準一個死了3年的人,也見得就是件大好事,也需要有舍有得。
唐僧對悟空說:金丹能救活國王,此乃金丹之仙力。自金丹入腹,卻就腸鳴了。
什么是腸鳴?就是人體中的腸管內氣體和液體隨之流動,產生一種斷續的咕嚕聲或氣過水聲,又稱為腸鳴音。
腸鳴血脈和動后,但氣絕不能回升。所以才需要度氣
在《聊齋之異》里,也常會看到“鬼”吸人的陽氣,來維持自己的鬼魂。為何需要要這樣?
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獨陰不生,孤陽不長”。“鬼”是陰體,無法產生陽氣。
而世間萬物都是陰陽相濟,五行平衡,使體內達到陰陽平衡。
這就是說,救人時,自己更需要付出和奉獻。唐僧偏愛八戒,西游記中處處可見,這次他有沒有私心呢?
孫大圣上前,用雷公嘴,噙著皇帝的口唇,一口氣吹入烏雞國王的的咽喉,徑至丹田,國王便氣聚神歸。
果然,一舍一得才是功德。烏雞國王被救活后,放下帝王之尊,雙膝跪地,叩頭就謝唐僧。
身為如來佛祖的第二大弟子,久在佛界,你看唐僧多會做人!他怎說的:陛下,不干我事,你且謝我徒弟!
就此話題,您有哪有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