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報訊 半夏又名旱半夏、地慈姑、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芋子、地雷公、燕子尾,系多年生草本,以地下塊莖入藥。半夏是我國出口創匯的拳頭中藥材原料產品之一,供求缺口較大,走勢強勁,已從原來的40元/公斤逐年上漲,去年秋到目前價格達150~160元/公斤,供不應求,后市趨勢仍看漲。旱半夏在秋季、春季種植,當年收獲,一般畝產干品為150公斤左右,畝效益萬元,若是土質肥沃,管理得當,畝產量可達200公斤以上,效益更加可觀。
高產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半夏根淺,一般在20厘米左右,最好在封凍前深耕15~20厘米使土壤風化疏松。第二年開春,每畝施豬牛爛糞150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作基肥,耕翻耙平,整地作畦。
二、塊莖繁殖。9月下旬,采挖半夏時,選直徑1.5厘米左右的塊莖作種,用潮濕沙土混拌,存在放陰涼處貯藏。春秋兩季栽種均可。南方可隨挖隨栽,北方4月月初栽種,栽種前塊莖要按大小分級,分別栽種。順畦按行距20厘米,開4~5厘米深的溝,按株距5厘米,將莖順溝栽植,覆土后澆水。種后20天左右出苗,每畝用塊莖100斤。
三、珠芽繁殖。5~6月間,老葉將枯萎時,葉柄下珠芽已成熟,即可采下栽種,按行株距15×15厘米,每穴種珠芽2~3個,覆土后澆水。旱半夏田間能套做玉米、高粱等高秸作物,它也可套種于果樹林下,立體種植,效益更佳。糧—藥套種、果—藥套種更是我們推廣的中藥材高產栽培模式之一。
四、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及時松土除草,5月下旬以后,幼苗生長旺盛,結合松土除草進行培土。
五、施肥。半夏喜肥,4月底、5月初幼苗期,追施一次稀薄的人畜糞水。6月下旬葉柄下部出珠芽時,每畝用尿素10公斤與堆肥或圈肥1500公斤拌勻,開溝施入,結合培土,然后澆水。
六、摘花。如不留種,則及時要把花序摘去,以提高產量。
七、排灌。半夏喜濕但又怕積水,因此注意排灌是一個重要環節。
八、病蟲害防治。病害有病毒病、病株葉卷縮成花葉,植株矮小,畸形。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深埋。用石灰澆灌,以防蔓延。 蟲害主要有紅天蛾,夏季發生,以幼蟲危害葉片,咬成缺刻或把葉食光。幼齡期噴90%敵百蟲800倍液滅殺。
九、采收加工。種子繁殖需3~4年,塊莖和珠芽繁殖在當年或第二年夏、秋二季采收。9月下旬,葉片發黃時采挖。塊莖用水洗凈泥土,及時除去外皮,于80℃的熱水中烘煬后曬煬后曬干或烘干即可入藥。
農科服務(種植業篇) 2011.4.19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