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伊始至今,辛興石氏名人、聞人賢達的相繼涌現、“文教之職”的不斷傳承、大學生的逐漸成才、精英的出國留學、碩士的冒尖、文化領域的收藏都遨游到了商周及新石器時期深奧的文化殿堂,如此等等,這些都極大的豐富了“辛興石氏文化”的內涵,其中有的業績已經凸顯在了更大范圍人群的制高點上。辛興石氏已經或將呈現“宗流傳百世,子承著華章”的昌盛景象。 在家族的發展史上,曾有三個高峰期。“文教興盛”期,是以“儒學教諭”石堅、“儒學訓導”石嚴為代表人物,歷經百年,長久影響著族人;“武道興起”期,以武舉石三旸在大明萬歷(1582年)壬午科奪得武舉為標志,影響家族幾代人。武舉在明代不僅無幾,而且開創了族人崇尚武術的先河;“文武興族”期,是以大清武舉石山巍、增貢生石磻為代表人物,延綿百年,這一時期家族的文、武人才匯聚,商賈冒尖,這對家族的發展和影響大,在辛興地區的影響也大。 五百年多來,家族經過三次發展的高峰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迎來了第四個高峰期,進入家族“人壽年豐,濟濟有眾”的“繁榮昌盛”期。家族的這種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符合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 記載辛興家族發展史的《石氏家譜》創修于大清道光六年,由十四世石磻修訂、石錚同訂和石正邦校閱。家譜珍藏至今,成為了光緒二年永和堂版、民國八年石旺珠、石德仁版的續增和本次重修家譜的藍本。家譜的創修,在辛興石氏譜牒發展史上,有著第一里程碑的意義。 重修家譜,是石氏的大事。百年一遇。我從家鄉出來工作近40年,應主編之約,在辛興石氏的大事中干點具體小事,應該。可是,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細致,尤感自己能力所限,唯恐造成不應有的失誤。在整整兩年時間里,我輸入了39萬的文字及其編輯,眾多圖片的攝影及其剪輯。因此,在具體過程中,我感受頗深。 首先,世系全圖繪制、世紀全編的續接任務重,難度大,也是重修家譜的重點。在誠惶誠恐中,我懷著對先輩崇敬和緬懷的心情,恪盡職守,日以繼夜的,從道光、光緒和民國三個版本中反復核實,發現和矯正謬誤,耐心細致地完成了舊家譜的電子錄入、世系圖的一世至二十一世的垂直匯編和世紀全編的編制任務。沒連線的,照舊譜抄錄。
世系全編、世系全圖及其他個人資料是在道光、光緒和民國版的基礎上增加的,為保證新增信息的準確,先發放了登記表,回來按照門戶錄入后,又打印反饋回各家、各戶核實,最后在騰訊QQ上建立了辛興《石氏家譜》群,將涉及到的每個家庭、個人的具體信息公開公布,查漏補缺,直至無誤,才算終結。 新的世系全圖,是在世系全編基礎上,由有棟(17-21世)、林鳳(9-13世)參與,再次完成了世系全圖的豎排版的繪制,保證了世系圖的無誤。由此,這次重修家譜,世系全圖形成了豎排版和寶塔式兩種版式,入譜的為豎排版的,寶塔式將考慮另行印制。 其次,編排了辛興石氏字輩(1-60世):堅、嚴、天、福、璉,旸、永、臣、秉、智。遇、玉、巍、磻、映,旺、科、曉、文、章。慎、行、維、典、范,敬、業、守、清、廉。瑆(辛)、興、聞、詔、語,啟、書、通、賢、達。山、川、鐘、毓、秀,云、峰、益、江、山。子、友、琇、萬、國,宗、流、傳、世、澤。字輩在辛興石氏屬首創,這對家族今后的族風興盛、規范起名、后人的尋根訪祖和探源都有重要意義。
最后,重修家譜特點:一是編排體系、內容結構、石宗探源和插圖等方面,都超越了家譜的舊版,形成了新的版本;二是記載了全國石氏文化和獨特的辛興石氏文化;三是辛興石氏文化的形成,與辛興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四是世系圖為“橫排豎連”,清晰、利目;五是杰出的先人、近現代名人、聞人的事跡入譜、女性入譜。這些特點,使重修家譜在具備應有功能的同時,還具有石氏文化、太行山古鎮文化、村鎮資料和人物檔案功能,頗具學習、教育、研究和收藏價值。也正是這些特點,使得它在全國的家族制譜范圍都具一定的率先性。 重修家譜是石氏的盛事。本次由文新倡導,步科族叔主編。家譜能夠順利完成,與主編的全身心投入,全力執筆編纂,全程謀劃篇章、結構、內容、人物、版面、設計和安排相關。辛興《石氏家譜》重修的圓滿完成,是辛興石氏五百六十年的歷史上,繼道光六年石磻創編家譜之后,又一件盛大的事情。它在辛興石氏譜牒發展史上,有著第二里程碑的意義。
縱觀歷史,血緣于黃帝,始遷祖艱苦卓絕開教諭先河,習武奪魁為國家,儒教商賈鑄就輝煌;橫展未來,基因于碏公,后來人龍騰虎躍承文教之路,學富五車震寰宇,科教仕途通達鼎盛。 論及至此,“恰逢盛世”,辛興石氏的淵源,才能夠追溯到四千七百年前的華夏文明初期;“承上啟下”是重修《家譜》的作用,到未來才會領略它具“不可或缺”的意義;“中流砥柱”則為當代人的作用,當家族發展到一定時期,才可能得到證實。 至于,重修家譜的不足,也只能是見仁見智了。 就此,談談我的重修家譜之感。是以為序。
十八世 石鐘華 沐 謹撰
于陽泉紅山堂
壬辰年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