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前210年),齊國蒙山(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聯城鄉邊家城子村)人 。蒙恬出身于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為秦國名將,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父親蒙武也為秦將,曾任秦國內史,與秦國將軍王翦聯手滅掉楚國。
蒙恬自幼胸懷大志。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寵信。秦統一六國后,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譽為“中華第一勇士”。蒙恬打敗匈奴,拒敵千里之后,他帶兵繼續堅守邊陲。蒙恬又根據“用險制塞”以城墻來制騎兵的戰術,調動幾十萬軍隊和百姓筑長城,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防護城墻連接起來,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蒙恬在修筑萬里長城的壯舉中,起了主要的作用,這延綿萬余里的長城給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寶。
蒙恬派遣士兵,從秦國都城咸陽到九原,修筑了寬闊的直道,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克服了九原交通閉塞的困境。這不但加強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對于調動軍隊,運送糧草器械物資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蒙恬曾經改良毛筆,被譽為“筆祖”,另相傳箏以為蒙恬所造。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嬴政游會稽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 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趙高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他又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和他們合謀,假造遺詔?!斑z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導致蒙恬吞藥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