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4年,漢宣帝劉詢即位。上朝時,霍光突然上奏:“新皇已立,老臣愿把權(quán)力交給皇上,懇請皇上親政。”眾人低著頭不敢說話,宣帝心頭一緊,暗想:“霍光又給我玩心眼,要權(quán)要命我能分得清!”
史載:“光自后元秉持萬機,及上即位,乃歸政。上謙讓不受,諸事皆先關(guān)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
漢宣帝劉詢是個聰明人,他聽霍光突然要還政,就知道霍光這是在試探自己,看自己是否對霍光有威脅。為了讓霍光放心,來換取自己的安身,漢宣帝劉詢說道:“大將軍日理萬機,處理朝政從無失誤,值得信任,而我剛登基,對國事還不熟悉,還是勞煩大將軍多費心吧。”
說完,漢宣帝又對群臣說:“日后國事,眾愛卿仍舊像往常一樣,先關(guān)白(稟告)大將軍,然后再拿給朕看,國家大事還是有大將軍決定。”
不僅如此,后來霍光上朝時,作為皇帝的劉詢,總是裝得跟助理似的,對霍光喜笑顏開,耳提面命的,很是尊重,好似霍光才是皇帝,而劉詢則是侍從。
漢宣帝劉詢?yōu)楹我鞒鲞@種反常的反應(yīng)呢?其實,這是因為漢宣帝劉詢很忌憚霍光,生怕霍光一不高興,就把自己給廢了,落個昌邑王劉賀的下場。面對大權(quán)在握,滿朝親信的霍光,劉詢雖然貴為皇帝,但也只能先隱忍,等到時機,奪回屬于自己的皇權(quán)。
劉詢,原名劉病已,是漢武帝劉徹的曾孫,戾太子劉據(jù)的孫子,史皇孫劉進(jìn)的兒子。漢武帝晚年,皇后衛(wèi)子夫?qū)櫵ィ樨渑c太子劉據(jù)有嫌隙,便故意誣陷太子,行巫蠱之事,詛咒武帝。
漢武帝大怒,太子劉據(jù)見不到武帝,無以自明,便用皇后璽綬起兵捕殺江充,又發(fā)賓客士卒與丞相劉屈氂等戰(zhàn)長安市內(nèi)。不料兵敗遭圍捕,被迫自殺。 劉據(jù)死后,皇后衛(wèi)子夫也自殺身亡,劉據(jù)的兒孫,也大都遇害。
當(dāng)時尚在襁褓中的劉病已,因父親事先安排,逃過一死,被關(guān)在官獄里。廷尉監(jiān)丙吉當(dāng)時掌管官獄,丙吉心里知道衛(wèi)太子劉據(jù)是被冤枉的,更為皇曾孫劉病已無辜收監(jiān)而難過,所以他私下讓女囚胡組、郭征卿住在寬敞干凈的房間,哺育照顧劉病已。
劉病已兒時多病,幾次病危差點沒了性命,多虧丙吉暗自幫助,讓乳母用醫(yī)藥救活,這才取了“病已”這個名字,以此祈求健康。
漢武帝認(rèn)為年幼的劉弗陵最像自己,臨終指定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時年八歲的漢昭帝劉弗陵。 劉弗陵登基后,霍光和上官桀、桑弘羊成為政敵。上官桀、桑弘羊曾想殺了霍光,但因劉弗陵對霍光信任,沒能成功。
上官桀、桑弘羊見漢昭帝護(hù)著霍光,無從下手,便打算廢了劉弗陵,立燕王劉旦為帝。不料做事不密,計劃泄漏,霍光先人一步,將上官桀、桑弘羊滅族。四個輔佐大臣,滅族了兩個,金日磾明哲保身,不參與斗爭,此后霍光獨攬大權(quán),成為朝政的實際控制者。
公元前74年,年僅21歲的劉弗陵,突然駕崩。劉弗陵去世時,雖然已經(jīng)21歲,但沒有子嗣。因為霍光掌握朝政大權(quán)后,對漢昭帝的私生活進(jìn)行了很大的限制。劉弗陵12歲時,便納年僅六歲的上官氏(霍光的外孫女)為皇后。上官桀、桑弘羊滅族后,劉弗陵對上官皇后很是冷淡,霍光為了讓上官皇后獲得專寵,生下個皇子,不許其他妃嬪接近劉弗陵,還對宮女進(jìn)行限制。
但越是如此,劉弗陵越是對上官皇后排斥。所以,直到劉弗陵21歲去世,上官皇后也未能生育子嗣。根據(jù)后人的猜測,劉弗陵之所以早逝,可能和霍光過多干涉他的私生活,劉弗陵心中抑郁有關(guān)。
劉弗陵去世后,霍光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不料,昌邑王劉賀僅僅做了21天的皇帝,就被霍光以荒淫無度、不保社稷廢為庶人。劉賀被廢后,霍光又迎立此時應(yīng)長大成人的劉病已為帝。
當(dāng)初,漢武帝臨終除了托孤霍光等四位大臣外,還下令一道遺詔,將劉病已收養(yǎng)于掖庭,并令宗正將劉病已錄入皇家宗譜。從此,劉病已的宗室地位便得到了法律上的承認(rèn),為霍光迎他為帝奠定了基礎(chǔ)。
劉病已即位后,改名劉詢,霍光便上奏交還權(quán)力,讓劉詢親政。有了劉弗陵、劉賀的前車之鑒,劉詢心中明白,這時的朝堂,遍地都是霍光的心腹,自己縱然親政又能如何?
霍光以荒淫無度為由,把劉賀說廢就廢了,而實情又真是如此嗎?如果是劉賀荒淫,那廢了劉賀,霍光為何還要把劉賀的門客、舊臣200多人都?xì)⒐猓慨?dāng)這些人被拉去處死時,竟大聲喊道:“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
難道沒有另外一種可能:霍光專權(quán),劉賀的臣屬建議劉賀除去霍光,但劉賀猶豫不決,霍光得到消息,又先人一步,將劉賀給廢了?
這些事情,對于當(dāng)時劉詢來說,肯定比我們清楚。劉詢正是擔(dān)心自己被霍光忌憚,落個劉弗陵、劉賀的結(jié)局。所以他對霍光畢恭畢敬,一直隱忍,直到霍光死后才親政。而霍光死后,劉詢便以霍氏一族以謀反為名,將其滅族。
當(dāng)時,霍氏一族權(quán)傾朝野,而且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還是皇后,即便霍光死了,霍家也是尊貴無比,他們又何必造反。可見,這有可能是已經(jīng)親政的劉詢,故意以謀反罪,清理霍家的勢力,以加強鞏固皇權(quán)。就如明朝的“胡藍(lán)之獄”,都是朱元璋為了屠戮功臣、權(quán)臣,而設(shè)的局。
霍光作為四朝老臣,死后卻落個滅族的結(jié)局,可見他不懂伴君,為子孫謀福的智慧,才有此結(jié)局。在這一點上,王翦、蕭何、郭子儀、湯和等人,就比霍光有智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