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在這首熟悉的《沁園春·雪》中我們可以看到五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這五位君王對后世都作出了一番貢獻。而其中的秦皇漢武更是帝王中對后世影響力最大的,那么這兩位帝王誰才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下面筆者會通過兩位帝王的文治武功進行比較,看看是秦皇略勝一籌,還是漢武稍領風騷。
漢武秦皇
政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通過十年征戰(zhàn)統(tǒng)一天下,建立了秦朝,隨即開創(chuàng)了一系列政治制度。
首先秦始皇自稱皇帝,開創(chuàng)了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其后在中央實行了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設立郡縣制度,建立了官僚制度,打破了商周以來的貴族制度。
漢朝在建立后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但在地方上有所不同,實行的是“郡國并行制”,導致后來爆發(fā)了“七國之亂”。
到了漢武帝時期,面對內外部的威脅,漢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對于內部的諸侯王,漢武帝采用了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分化了諸侯王的實力,剪除了內部威脅;同時漢武帝開創(chuàng)了內朝政治的先河,設立了內外朝制度,內朝官員多為皇帝親信,受皇帝重用,加強了皇權;在地方上,漢武帝設立了十三州刺史,加強了中央對地方官員的監(jiān)察;漢武帝還推行了察舉制度,打通了社會上層和底層的流動,底層百姓有了向上流動的空間,社會也就趨于穩(wěn)定。除了這些舉措之外,漢武帝還開創(chuàng)了沿用2000多年的年號制度以及皇帝“罪己詔”的先河。
從政治舉措上來看,秦始皇的制度重在開創(chuàng),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并沒有起到良好的結果,反而損害了六國舊貴族的利益,國內矛盾重重,導致秦朝在始皇帝死后一年就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起義,而秦始皇夢想的萬世帝國僅二世就亡了。
而漢武帝同樣也是面對著外憂內患的局面,卻采用“推恩令”、刺史制度,消除了地方勢力的威脅,同時開創(chuàng)內朝、完善了中央制度,并推行察舉制,給了底層百姓向上發(fā)展的空間,削弱了階級矛盾。
即使在漢武帝后期因為大規(guī)模用兵而造成民怨沸騰,漢武帝也知道休養(yǎng)生息,同時用一紙“罪己詔”輕易化解民怨,反觀秦始皇面對矛盾則是加重刑法、賦稅,以極刑逼迫民眾。兩人政治能力孰優(yōu)孰劣可以說是一見分曉了。
經濟
看完了政治,我們再來看看經濟方面,秦始皇的經濟成就無外非三點,即常說的統(tǒng)一度量衡,改革幣制和“車同軌”。
漢武帝經濟方面和秦始皇差不多,也是統(tǒng)一幣制,鑄幣權收歸國家,度量衡和交通沿用秦制,但漢武帝的另一項經濟舉措,鹽鐵官營卻從漢代一直延續(xù)至今,可以說是影響深遠了。
思想文化以及外交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始皇“書同文”,統(tǒng)一了全國官方文字,并實行簡化,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漢武帝思想文化外交上的成就可以說是歷代帝王之最了。在文化方面,漢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制定了“大一統(tǒng)”思想,而這一“大一統(tǒng)”伴隨著漢朝的長久統(tǒng)治,深入人心,從此之后不論是少數(shù)民族君主還是漢人君主都以“大一統(tǒng)”為目標;同時漢武帝還下令收集全國圖書,建立了中國有史記載的最早國家圖書館;漢武帝還頒布了《太初歷》,一直沿用至今;同時漢武帝開創(chuàng)了太學、鄉(xiāng)學,輔以察舉制,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
外交方面,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西域的黃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蘿卜、葡萄、汗血馬、核桃、苜蓿等各種植物伴隨著絲綢之路流向中原。同時絲綢之路自長安一直到羅馬帝國,將整個亞歐大陸連成一片,為東西方文明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時至今日,絲綢之路依然發(fā)揮著文明交流的作用。
文治評價
那么通過對秦皇漢武在文治上的成就對比來看,秦始皇除了在經濟成就上可以說勝漢武帝一籌,在政治能力、文化思想外交的貢獻上可以說是遠遠不如漢武帝的。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奮六世余烈,一統(tǒng)中原,隨即開始南征北伐,在南方吞并百越之地,北伐匈奴部落奪取河套之地,西南方派人修筑了五尺道,控制當?shù)夭孔鍑遥訌娏藢ξ髂仙贁?shù)民族的控制。
漢武帝
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國力強盛,北伐匈奴,打的匈奴帝國四分五裂;遠征大宛,降服了部分西域地區(qū);南征南越國,吞并交趾,將海南島、南沙群島也一并納入版圖;東討朝鮮,設立漢四郡;西漢在漢武帝手中東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奠定了漢地范圍。
漢武帝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游牧民族腹地進行決戰(zhàn)的皇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同時在匈奴腹地修建外長城作為進攻匈奴的哨站,這對反擊匈奴戰(zhàn)爭的勝利、經營西域地區(qū)起了重大的作用。
武功評價
通過對兩位帝王的武功對比,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秦始皇的武功在于第一次將嶺南地區(qū)、河套地區(qū)納入麾下,并控制了西南地區(qū)的部族;而漢武帝的武功則是奪回河套、嶺南,將朝鮮地區(qū)、河西走廊、交趾、海南、南海第一次納入麾下,同時成功將云貴高原、西域地區(qū)納入勢力范圍。那么毫無疑問,在武功方面漢武帝的貢獻明顯是超過秦始皇的。
總的來說,通過兩位帝王的文治武功比較,漢武帝不論是能力還是貢獻都是超過秦始皇的。秦始皇奮六世余烈統(tǒng)一中原,南征北伐,建立第一個大一統(tǒng)國家,然而他面對國內激烈的政治、階級矛盾,他不思如何緩和,反而嚴刑峻法、大興土木激化矛盾,終究留下了一個千瘡百孔帝國,他的帝國注定二世而亡。
反觀漢武帝,在前期同樣奮祖上余烈,先是積攢國力,通過“推恩令”、“察舉制”剪除內部矛盾,再用鹽鐵官營制度確保國家財政,隨后萬事俱備,大軍隨即南征北討,四方臣服,連強大的匈奴帝國也四分五裂。連年戰(zhàn)爭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漢武帝卻巧妙運用皇帝身份頒發(fā)“罪己詔”平息民怨,隨后采用休養(yǎng)生息政策作為國策恢復國力,為后來的昭宣中興提供了基礎。漢武帝高超的政治能力以及戰(zhàn)略能力讓他的帝國能夠長久維持,同時成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唐盛世”的一部分,他開辟的“絲綢之路”也注定了他的帝國在亞歐大陸的歷史中留下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