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軍長征中遇到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障礙,敵人也是企圖利用在紅軍長征中屢屢阻擊造成紅軍疲于奔命最終落得失敗的境地,不過紅軍在陜北根據地勝利會師成功打破了敵人的包圍,讓我軍順利地建立起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
說起在長征中比較困難的戰役,估計很多人會想到飛奪瀘定橋,畢竟那是極為兇險的一戰,這一戰紅軍的勝利也奠定了紅軍進入敵軍腹地后,突破敵人包圍的基礎,殊不知還有一戰堪稱紅軍長征中最為兇險的一戰,這就是攻占臘子口。
經過在四川的跋涉后,紅軍面臨著多個選擇,到底是前往沒有敵人把守的青海還是進入甘肅,或者冒險穿越胡宗南管轄的陜南一帶,這就成了一個問題,當時紅軍就這個問題召開了數次代表會議,但是依舊沒有結果,于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等領導同志在經過一番商議后決定還是突破臘子口,走進入甘肅的這條路。
對于為什么突破臘子口,這一點在毛主席看來,一旦紅軍突破了臘子口,那么就等于是甩掉了敵人的重重包圍,進入到了真空地帶,不僅可以獲得補給還有利于紅軍進一步走向陜北根據地,于是毛主席破釜沉舟地決定必須拿下臘子口。
對于臘子口的重要性,國民黨反動派頭目蔣介石自然心中清楚,于是立即向當地軍閥代表魯大昌發了急電,要求他迅速趕到臘子口部署防線,并層層設防,以重兵阻擊紅軍進攻。部署完了臘子口,蔣介石還是不放心,又電告胡宗南,要求其加強陜南的防御,同時搶先對陜北進軍,以阻擊紅軍進入根據地。
對此胡宗南“心領神會”,在陜南部署防線后,便對其置之不理了,主要還是因為陜北歷來就是窮苦地方,胡宗南自然不愿意自討苦吃在那里守株待兔了,于是他也就象征性地部署了一些兵力,等于是給蔣介石交了差。正是因為國民黨反動派在紅軍進入陜北根據地前夕的重重設防,才讓臘子口變得如此重要,也是紅軍進入陜北根據地中最為關鍵的一戰。
紅軍當時歷經長途跋涉,想要順利拿下臘子口并不容易,于是毛主席還特地給當時部隊的指揮官聶榮臻發送了緊急電報,目的就是讓他務必在三天內就要拿下臘子口,這對于聶榮臻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不僅時間短,而且即便占領了臘子口能否長期把守也是一個問題。
其實毛主席之所以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拿下臘子口,就是為了給紅軍轉移爭取時間,否則等到敵人將增援部隊派了過來,就很難保證部隊能完整地通過臘子口了,所以留給紅軍的時間并不多,這就要求紅軍必須在最短的時間拿下臘子口。
接過命令的聶榮臻非常清楚紅軍現在的情況,于是開始調整兵力部署,抽調了一個突擊隊,開始朝臘子口發動先行突擊。對于這個部署,聶榮臻主要是希望打探敵人在臘子口的具體部署,然后再決定如何進攻。很快突擊隊來到了臘子口附近,通過望遠鏡觀察發現敵人果然重兵把守了臘子口,還樹立了好幾座碉堡,很顯然這是想以優勢火力壓制住紅軍。
當時的紅軍普遍只有步槍,火力不強,支援性武器也只有迫擊炮,所以想要順利突破臘子口防線變得異常艱難,這也是軍閥魯大昌得以自信洋洋地對蔣介石承諾,就是紅軍插了翅膀也飛不過臘子口。
看到了敵人的軍事部署后,突擊隊首先發起了試探性進攻,但是沒曾想還沒有接近敵人的陣地就被打得抬不起頭來,于是突擊隊便快速撤退了。打探清楚了敵人的軍事部署后,聶榮臻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當時的基層部隊干部楊成武,楊成武根據試探性進攻的結果,又增派了一些戰士發起了第二次的突擊作戰,這一次順利地摸清楚了敵人整體部署上的弱點。不僅碉堡沒有屋頂,就連重兵部署也僅在正面。
于是楊成武利用這一特點將一部分部隊派到側面的高地上,采取合圍進攻,最終在紅軍多面包圍的進攻下,防守的敵人最終潰不成軍,不斷撤退出陣地,紅軍也順利地摧毀了敵軍的碉堡,占領了臘子口,這便奠定了人民軍隊紅軍長征的最終勝利。
紅軍在攻占臘子口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戰,但紅軍還是以驚人的毅力配合優秀的戰術攻克了臘子口這個要塞,這讓紅軍順利地突破了敵人的包圍圈從而進入到了陜北,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這一戰也值得被永遠載入史冊。
轉自歷史明鏡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