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歷史上的五位“好圣孫”哪一位最經得住推敲?

有句老話說的好——隔輩親,對于那些有“皇嗣選擇困難癥”的帝王來說,有一個“好圣孫”未嘗不是選擇皇嗣的關鍵砝碼,那么歷史上有幾位好圣孫?哪一位是真正的父親沾了兒子的光?

一、朱瞻基

《大明風華》里有這樣一幕劇情:朱棣去詔獄見楊士奇,問他:“大位傳給誰好?”楊士奇想都不想就答道:“太子”。朱棣聽了一愣,再問:“為何?”楊士奇挺直了身板,說道:“好圣孫,大明可旺三代。”

楊士奇這句話的意思是,傳位除了要看繼位者的資質以外,還得看其后代的資質,古代雄父庸兒而導致國家由盛轉衰的情況多了去了。所以皇帝傳位,除了看兒子還得看孫子,一個好圣孫至少可保大明三代興旺。

不過歷史上這話不是楊士奇說的,而是內閣首輔兼大學士兼太子黨沖鋒隊隊長的解縉所說。

朱棣選擇太子的時候,確實有過選次子朱高煦的想法,因為朱高煦不但驍勇善戰,“英果類他”,而且幾次救他于危難之中,靖難之役時,甚至曾拉著他的手說:“勉之,世子多疾!”瘋狂暗示朱高煦,將來的皇位就是你的!

但是,長子朱高熾除了肥胖、行走困難,不能跨馬征戰外,其他方面都很突出。朱高熾曾用一萬人對五十萬人,守住了朱棣的老巢北京城,而且他為人忠厚,具有治理才干,深孚眾望。

所以,朱棣在一段時間內也患上了“皇嗣選擇困難癥”。

永樂三年,朱棣召見解縉商議太子人選,朱棣想立朱高煦,但解縉力主立朱高熾,這也使得解縉卷入政治紛爭而不自知,對他的結局埋下了伏筆,這是后話。當時的解縉只用三個字便敲定了未來皇位歸屬問題,這三個字便是:好圣孫!

《明史·解縉傳》記載: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邱福言漢王有功,宜立。帝密問縉。縉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圣孫。”謂宣宗也。帝頷之,遂定。

太子之位定下以后,朱高煦也不是沒有機會,因為朱棣對這個多次救他于危難之中的次子還是有不少愧疚之心的。朱高煦封為漢王后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朱棣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后來朱高煦自己太能“作”,使他徹底失去了機會。

永樂四年,朱高煦隨朱棣巡視北京,半路上就請求與兒子返回南京,朱棣無奈同意;永樂五年,朱高煦索取天策衛為漢王護衛,不久又請求增加兩護衛,朱棣雖然不樂意但還是同意了;永樂十二年陷害太子,致使解縉冤死、黃淮入獄;永樂十三年,朱高煦私自招募精兵三千人,擊殺兵馬指揮徐野驢,僭用乘輿器物。

十多年來朱高煦的恃寵而驕,終于讓朱棣忍無可忍,最終于永樂十五年強令其就藩樂安州,朱高煦除了謀反一途再無機會。

永樂九年,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還說“他日太平天子也”。由此,朱瞻基也成了大明王朝繼建文帝朱允炆之后第二位有名有實的皇太孫。可見,胖皇帝朱高熾確實是沾了兒子受寵的光。朱瞻基的“好圣孫”身份最經得住推敲。

二、乾隆

雍正得位不正,是清朝的一大疑案。其中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康熙傳位雍正,是因為看中了孫子弘歷。

乾隆“好圣孫”的說法出自朝鮮《李朝實錄》,書中記載康熙彌留之際,召首輔馬齊說:“第四子雍親王胤禛最賢,我死后立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然后康熙以為君不易之道,平治天下之要,訓誡胤禛,解脫其頭項所掛念珠與胤禛曰:“此乃先帝臨終所贈朕之物,今贈爾,有意存焉,爾其知之。”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康熙選擇“天下第一閑人”胤禛即位,滿意但不放心,看重好圣孫弘歷是一個主要原因。

而雍正也按照康熙的遺訓,在繼位十個月后,于雍正元年八月,宣布密建皇儲:他將皇四子(雍正長子弘暉、次子弘昀及另一未計入齒序的弘昐都已夭折,所以康熙稱“胤禛第二子”)弘歷立為儲君,御筆《夏日泛舟詩》放匣中,置于正大光明匾后。同時以密旨藏于內務府,以備非常之時核對。

但這樣的說法,并沒有被乾隆帝后來欽定的《清世宗實錄》采納。書中只是說,康熙駕崩前,遺詔:“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并沒有像明朝嘉靖、萬歷兩代皇帝,在遺詔中定皇太孫來指定隔代后繼之君。

對于好大喜功的乾隆來說,他應該是非常樂見自己有“好圣孫”這層身份的,但《清世宗實錄》并沒有像異域史料中所稱,說明《李朝實錄》是不實的。

而民間之所以流傳乾隆乃“好圣孫”之說,應該與康熙晚年極為寵愛弘歷有關。

據載,康熙晚年,曾到圓明園牡丹臺游賞,胤稹借機將弘歷介紹給康熙,康熙見到弘歷后格外高興,立即“命宮中養育”。還有一次,康熙在避暑山莊獅子園,胤稹帶著嫡福晉、側福晉以及弘歷的生母鈕祜祿氏一同拜見康熙,康熙當著眾人的面稱鈕祜祿氏為“有福之人”。弘歷登基后,也多次提及自己兒時被皇爺爺帶在身邊的故事。

所以,康熙傳位雍正不能說是完全因為弘歷,但也應該對雍正繼位是有推進作用的。

三、曹睿

《大明風華》中楊士奇所說的“好圣孫可旺三代”原版也不是解縉,而是魏武帝曹操首創,這個“好圣孫”指的自然是他的好孫子、魏明帝曹叡。

眾所周知,曹操長子曹昂戰死在宛城之后,曹丕就成了第一順位繼承人,而曹操最喜歡的曹沖也在十三歲時,因病去世。按理說曹丕繼位已經毫無阻礙,但他卻在和曹丕的世子之爭中處于劣勢。

比如公元214年,曹操東征孫權的時候,就讓曹植留守鄴城,還說了一句“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這說明曹操是把曹植當作繼承人來培養的。

而最終的結局卻是曹丕取得了最后的勝利,這其中除了他自己善于偽裝,工于心計之外,還有一個人對曹丕的繼位有很大的幫助,那就是曹丕的兒子曹睿。

《三國志·明帝紀》記載: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并列帷幄。

可見,曹操對曹睿非常喜歡,覺得有了曹睿,家業就可以繼承三代了。

曹植雖然很有才華,但并不適合政治,加上他的兒子曹志,雖然也不平凡,但和曹睿一比,差距就大了,而且古代嫡庶分明,曹志是曹植庶出,所以曹志就存在這樣一個致命缺陷。

曹植不僅自己敗給了曹丕,就連兒子也輸給了曹丕。

結果也證明曹操的選擇是正確的,在曹睿繼位后,不僅內部面臨宗室的壓力,還有東吳、蜀漢、游牧民族這些外部的威脅,但曹睿應對的都非常從容,不僅阻擋了諸葛亮的北伐,挫傷了東吳的銳氣,游牧民族也被他給大敗,就連司馬懿都不敢輕舉妄動。

曹睿真的沒有辜負曹操對他的期望,可惜年僅35歲就英年早逝,給了特別能活的司馬懿機會。

四、司馬遹

其實,好圣孫的說法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晉。

晉武帝司馬炎在位后期,繼承人問題成為關鍵大事中的關鍵。據史料記載司馬炎有26個兒子,不過長子司馬軌早夭,按嫡長子繼承制,皇位應傳于次子司馬衷。

但是司馬衷卻智商不高,他不諳世事、一點都不懂朝政,宮中勾心斗角更不是他能應付得了的。

雖然帝王父子不像尋常父子在一起吃住,但司馬炎也深知太子司馬衷腦子有些問題,平素見面時小哥們癡愚的舉止和呆滯的眼神任誰都能看出這位太子爺腦袋肯定進過水。

可以說司馬衷的癡愚朝野皆知。

所以朝中爭議不斷,很多人都支持易儲,比如尚書和嶠委婉進諫:“皇太子有淳古之風,而末世多偽,恐不了陛下家事。”老臣衛瓘也有一次趁著宴飲酒勁,撫著御座對晉武帝說:“此座可惜。”

但是最終司馬炎還是將皇位傳給了司馬衷,雖然其中有楊后和太子妃賈南風的功勞,但最大的一個原因還是司馬衷有一個聰明絕頂、天賦異稟的兒子司馬遹。

司馬遹幼時便展露頭角,天賦異稟聰明絕頂,有著易于常人的冷靜沉著。史載,他“幼而聰慧,武帝愛之,恒在左右”。一次皇宮內半夜失火,武帝登樓觀望,司馬遹當時才五歲,在一旁牽武帝的衣帶把爺爺拉入暗影之中。晉武帝覺得很好奇,問他為何這樣做,司馬遹說:“暮夜倉猝,應嚴加提防,不應該讓旁人看見皇帝在光亮中。”武帝因此對司馬遹更加稱奇。

司馬遹六七歲時,又陪武帝到太牢養豬的地方觀玩,他對武帝說:“這些豬又肥又大,為什么不殺掉給臣下吃呢?留在這里浪費五谷糧食。”武帝大喜,馬上派人殺豬分賜眾臣,并撫著小孩的后背對大臣傅祗說:“此兒當興吾家。”

不僅如此,武帝還在朝會上對群臣表示司馬遹人品樣貌與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很類似,“于是令譽流于天下”,是無人可替的皇儲樣板。

雖然兒子略顯愚笨,但是孫子可是絕頂聰明啊!因此司馬炎徹底放棄了易儲這件事。

但是好景不長,司馬炎去世后,丑后賈南風開始專政,在她的引誘下司馬遹越長越歪,最終被小黃門孫慮所暗害,時年二十三歲。

五、姬昌

姬昌,就是《封神演義》中的那位周朝奠基者,武王的父親西伯侯姬昌。姬昌在位50年,他禮賢下士,廣羅人才,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虞、芮,滅黎、邘,為武王滅商奠基。另外,他演周易創周禮,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他為“三代之英”。

然而這樣一代賢君卻差點因為父親的緣故沒能繼承西伯侯之位。

姬昌的父親是周太公亶父第三子季歷,他的上面有兩個哥哥太伯和虞仲,而且這兩個人也都是賢人,按照嫡長子繼承制,怎么論也輪不到季歷,但他有一個好兒子。

據《周本紀》和《吳太伯世家》記載,亶父認為小兒子季歷的兒子“昌有圣德”,還說我周族將來如果興盛,就是在昌的手上。

然而如果僅是如此,季歷繼承侯位也非常有難度,因為他的兩個哥哥也非常賢明,但是也正因為賢明,所以當太伯和虞仲知道父親有傳位于昌的想法后,便主動出奔荊蠻,并按當地風俗身刺花紋,剪短頭發,讓季歷得以即位。

“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

相比唐睿宗長子李成器讓位于李隆基,宋太宗長子趙元佐裝瘋賣傻逃避皇位,太伯和虞仲才稱得上古之讓位圣賢。

不過好人有好報,太伯和虞仲逃到吳地后,最終建立吳國,成為吳國第一代君主,吳氏始祖。

匯總以上五位,史書中明確提到“好圣孫”的只有朱瞻基,可謂名副其實,最經得住推敲。曹睿、乾隆和姬昌則是有實無名的“好圣孫”,而司馬遹雖然無名無實,卻是其中作用最大的一位,如果不是因為他,實在不明白,并不昏庸的司馬炎為何會傳位于一個傻兒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揭秘:曹丕和曹睿都托孤過司馬懿 兩人真的做出了嗎
是誰最終毀了司馬懿苦苦奪下的天下?
為何曹家四代忌憚司馬懿不敢殺?原來是因為他
曹魏四友,指的是哪四個人
曹操生前再三囑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馬懿,為何曹丕始終不聽?
曹魏有五位皇帝,為何只有曹操和曹丕能夠壓制司馬懿?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东平县| 博罗县| 扬中市| 合山市| 云和县| 阜城县| 浪卡子县| 方城县| 郧西县| 通辽市| 内乡县| 苍梧县| 吴忠市| 琼海市| 班玛县| 灵石县| 淮北市| 江华| 建昌县| 清丰县| 清水县| 万全县| 东辽县| 榆社县| 家居| 平陆县| 新竹县| 平谷区| 搜索| 航空| 桃园市| 开江县| 六盘水市| 大关县| 芒康县| 普兰县| 湘阴县| 尼勒克县| 明星|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