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五胡亂華的前奏——永嘉之亂!

晉武帝司馬炎(266——290年在位)在消滅東吳,一統天下之后,西晉王朝的國力蒸蒸日上。但是由于晉武帝在滅吳之后,疏于朝政,沉溺于酒色之中,帝國背后存在的危機也日益顯露。為了鞏固統治,世馬炎大封諸侯王,并給予他們相當大的獨立權。這些諸侯王國的勢力非常強大,足以與中央政府對抗。而與此同時,司馬炎始終沒有廢掉白癡太子司馬衷,所以在他駕崩之后,西晉王朝就進入了多事之秋!

晉武帝司馬炎劇照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崩,白癡太子司馬衷(290——307年在位)繼位,史稱晉惠帝。隨后,在西晉中央內部,楊駿主政,賈后亂朝,在一系列內外矛盾綜合激化之后,西晉王朝終于爆發了八王之亂(291──306年)。在長達16年的時間中,中國北方遭到了嚴重的戰爭破壞,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此時的西晉王朝已經逼近滅亡的邊緣!

八王之亂形勢圖

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東海王司馬越陸續消滅各路諸侯王勢力,主政中央,這才徹底結束了八王之亂。隨后,司馬越毒死晉惠帝司馬衷,改立司馬熾(307——311年在位)為帝,是為晉懷帝。而此時,北方各少數民族乘機入主中原,相繼起兵武裝反抗西晉王朝的統治,史稱“五胡亂華”!

晉懷帝司馬熾畫像

永安元年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公開反抗西晉王朝的腐朽統治。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夏天,劉淵派遣劉聰、石勒等人率軍攻打洛陽,他們多次擊敗晉軍,西晉是統治已然風雨飄搖!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劉淵病逝,其子劉聰繼位。之后,劉聰調集大軍繼續進攻洛陽城。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東海王司馬越病逝,漢國大將石勒抓住有利戰機,在苦縣寧平城聚殲晉軍主力十萬余人,西晉王朝元氣大傷!這年六月,漢軍攻破洛陽城,俘晉懷帝,史稱“永嘉之亂”!

東海王司馬越劇照

洛陽失守之后,西晉朝臣們又在長安擁立司馬鄴(313——316年在位)為帝,是為晉愍帝。建興四年公元316年,漢軍攻破長安,晉愍帝出降,立國僅50年的西晉王朝宣告滅亡。此后,中國歷史進入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對峙時期,直到隋文帝攻滅南陳一統天下,中國才重歸一統!

五胡內遷形勢圖

自“永嘉之亂”后,西晉宗室紛紛南逃江南,史稱“衣冠南渡”!建武元年公元317年,瑯琊王司馬睿(317——323年在位)于建康稱帝,是為晉元帝,東晉建立。在江南的東晉王朝建立之后,中國北方則相繼被各個少數民族所統治,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空前大浩劫。自此以后,中國各地先后建立了多個政權,他們之間相互征戰,各地百姓苦不堪言,流離失所,社會生產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這也使得開發了數千年之久的中原地區從此白骨蔽于野,一片荒涼,直到隋唐時期中原地區的經濟才得到恢復和發展!

永嘉之亂形勢圖

如果不是因為晉武帝的一系列錯誤政策,中國歷史的走向也絕不會是這個樣子,漢民族也不用遭受如此大的災難!可是歷史不容假設,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那就無法挽回!但是中國北方紛亂,漢族人民用鮮血換來的民族大融合的代價是極其慘重的!“永嘉之亂”對于中華民族的傷害是巨大的,對于這一點歷代學者都普遍認同!不過好在兩百年后,在隋文帝楊堅(581——604年在位)的努力下,中國人民終于從長達數百年的戰亂之苦中解放出來,華夏文明得以繼續向前發展!倘若沒有隋朝的大一統,那么人民還要再多受數十年的苦難啊!

東晉十六國形勢圖

不知道您對“永嘉之亂”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呢?請給小編留言哦!

隋朝版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西晉風云:竊曹氏得政權,這個短命的王朝到底經歷了什么?
【長安萬年】之二百一拾九:危局多難,羊車請降,晉愍帝司馬鄴讓長安承載了西晉之殤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后為什么迅速衰落呢?
魏晉南北朝 — — 西晉 ︳短命的王朝 ︳
西晉皇帝列表及簡介 西晉王朝被誰給滅了 西晉第一個皇帝是誰
西晉滅亡時,場景有多慘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休宁县| 开封市| 宜都市| 襄城县| 麻江县| 英超| 定州市| 云林县| 枝江市| 五河县| 满城县| 大理市| 民县| 武乡县| 阿拉善右旗| 罗定市| 成安县| 杭锦旗| 德昌县| 鸡东县| 广宁县| 资溪县| 定远县| 榆中县| 新建县| 瑞丽市| 定西市| 通州市| 米脂县| 泗洪县| 炉霍县| 三亚市| 平阴县| 张家界市| 诸暨市| 益阳市| 富源县| 灯塔市| 东宁县| 石林|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