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區屬于安徽省滁州市,因滁州境內瑯琊山及原瑯琊鄉而取名瑯琊區,1993年1月18日成立。位于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北岸,滁州市境東南部,東南距南京市約50公里,西距省會合肥市約100公里。全區面積180.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萬,截至2013年底,轄10個區直管社區和省級瑯琊經濟開發區。 區境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年平均氣溫15.2攝氏度,空氣質量常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主要景點有瑯琊山風景區、醉翁亭、豐樂亭、西澗湖、清流河等。 瑯琊區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員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區之一,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橋頭堡和第一站。
中文名:瑯琊區
別稱:清流、永陽、頓丘、新昌
所屬地區:安徽省,滁州市
下轄地區:滁州市
面積:180.79平方公里
人口:31萬人(2013年)
地理位置: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北岸
著名景點:瑯琊山風景區、醉翁亭、豐樂亭、西澗湖、清流河等
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電話區碼:0550
郵編區碼:239000
政府駐地: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西澗路
火車站:滁州北站
行政類別:市轄區
地方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南京小片
車牌代碼:皖M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行政類別:市轄區
電話區碼:0550
郵政區碼:239000
面積:180.79平方公里
人口:21萬人(2009年)
地方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南京小片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瑯琊山風景區、醉翁亭、豐樂亭
朝代/國家 | 建置名稱 | 建置時間 | 隸屬 |
西周 | 棠邑 | 不詳 | 吳國、越國 |
東周 | 棠邑、椒邑 | 前474 年、前356年 | 越國、楚國 |
秦 | 椒邑、東城縣 | 前223年 | |
西漢 | 全椒縣/建陽縣 | 前206年,前173年,前122年 | 九江國九江郡、淮南國九江郡、揚州九江郡 |
新 | 全椒縣/建陽縣/武城縣 | 9年 | 揚州延平郡 |
東漢 | 全椒縣 | 51年,79年 | 揚州九江郡 |
魏國 | 全椒縣 | 220年 | 揚州淮南郡 |
吳國 | 屯田都尉 | 不詳 | 揚州丹陽郡 |
西晉 | 全椒縣 | 265年,289年 | 揚州淮南郡 |
東晉 | 南譙郡、頓丘郡 | 413年 | 徐州 |
宋 | 頓丘縣 | 467年,473年 | 北徐州新昌郡 |
齊 | 頓丘縣 | 479年 | 北徐州新昌郡 |
梁 | 頓丘縣 | 502年,536年 | 北徐州新昌郡、南譙州永陽郡 |
東魏 | 頓丘縣 | 549年 | 譙州新昌郡 |
北齊 | 頓丘縣 | 550年 | 南譙州新昌郡 |
陳 | 頓丘縣 | 573年 | 南譙州新昌郡 |
北周 | 頓丘縣 | 579年 | 南譙州新昌郡 |
隋 | 新昌縣、清流縣 | 581年,583年,605年 | 滁州、揚州、江都郡 |
唐 | 清流縣 | 620年,627年,742年,758年 | 揚州、淮南道滁州、淮南道永陽郡、淮南節度使滁州 |
吳國 | 清流縣 | 907年,919年,927年 | 淮南節鎮滁州、清淮軍滁州 |
南唐 | 清流縣 | 937年,943年 | 清淮軍滁州 |
后周 | 清流縣 | 957年 | 滁州 |
北宋 | 清流縣 | 960年,997年,1072年 | 淮南道滁州、淮南路滁州、淮南東路滁州、揚州路滁州 |
南宋 | 清流縣 | 1127年 | 淮南東路滁州 |
元 | 清流縣 | 1275年,1352年,1367年 | 江淮行省滁州、江淮行省滁州路、江浙行省揚州路滁州、河南江北行省揚州路滁州、江南行省滁州 |
明 | 清流縣、滁州 | 1368年,1382年 | 江南行省滁州、中書省揚州府、南直隸滁州 |
南明 | 滁州 | 1644年 | 南直隸 |
清 | 滁州 | 1645年,1663年,1667年,1682年,1734年,1865年,1908年 | 江南省、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江南省安池太道、安徽省、安徽省江安十府儲糧道、安徽省廬鳳道、安徽省廬鳳潁道、安徽省安廬滁和道、安徽省皖北道 |
太平天國 | 滁州 | 1853年 | 安徽省 |
中華民國 | 滁縣 | 1912年 | 安徽省、安徽省淮泗道、安徽省皖北行署、安徽省第四區、安徽省第五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滁縣、滁全縣、滁州市、瑯琊區 | 1949年,1952年,1959年、1961年,1982年,1993年 |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縣專區、安徽省滁縣專區、安徽省滁縣地區、安徽省滁州市 |
1992年12月縣級滁州市改為地級滁州市,同時以滁州城關鎮、瑯琊鄉、滁東鄉合并設瑯琊區。
2013年9月25日,瑯琊區撤銷的6個街道所轄26個社區整合為10個社區。分別是:原衛民路、遵陽街2個社區合并組成東門社區;原高巷、龍池、南橋、豐樂4個社區合并組成南門社區;原文德橋、四牌樓、鼓樓街3個社區合并組成西門社區;原東后街、勝利2個社區合并組成北門社區;原花園街、四合路、建設路3個社區合并組成瑯琊社區;原沿渠、鳳凰西路2個社區合并組成鳳凰社區;原三里亭、古道2個社區合并組成古道社區;原白云巷、鳳陽路、紫薇東村3個社區合并組成白云社區;原紫薇西村、鳳凰湖、三岔路3個社區合并組成清流社區;原創業北路、來安路2社區合并組成創業社區。
截至2013年9月,瑯琊區轄10個區直管社區和省級瑯琊經濟技術開發區。
分別為東門社區、南門社區、西門社區、北門社區、瑯琊社區、鳳凰社區、古道社區、白云社區、清流社區、創業社區、瑯琊經濟技術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