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戰國時薛國(今滕縣張汪鎮一帶)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居其門下三年無所為,不被人
所知。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楚國畏懼秦國,
不肯出兵援趙。臨行前,平原君準備挑選20名文武門客前往,已選中19人,尚缺1人。這時,門客毛遂
自告奮勇, 愿與平原君同往。 平原君問:“毛先生至趙國幾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問:
“先生若為圣賢之輩,三年未曾被人稱頌,是先生無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錐,未曾露鋒
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脫穎而出。”平原君心悅誠服,于是率毛遂等20人前往楚國。
到楚國后,平原君與楚王會談,言明利害,求其出兵援趙,半日已過,會談仍不見成效。此時,
毛遂手握寶劍登階而上。楚王斥日:“我與君王商談,與你何干?”毛遂按劍近前說:“你之所以訓
斥毛遂,是依仗楚國屯兵百萬,現你我近在咫尺,不得調集百萬之師,你的性命系在我毛遂之手,我
聽說歷史上湯王以七十里疆土一統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壤稱霸諸侯,并不是因為兵多將廣,而是順
其勢,振其威。今楚國沃土千里,陳兵百萬,君王為何這樣懼怕秦國,豈不被天下人恥笑。提起當年
秦國大勝楚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戰敗楚軍,在夷陵火燒楚先王墳墓),一戰取鄢陵(今河南
地),二戰燒夷陵(今湖北宜昌地),三戰滅楚先人。此事為百世之怨,乃楚國的恥辱。今楚趙合縱
抗秦,并非為趙,實乃為楚。”毛遂一席話說得楚王連連點頭稱是,遂與平原君歃血為盟,決心楚趙
聯合共同抗秦。回趙國后,平原君贊頌毛遂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
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于是視毛遂為上客。
毛遂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門外(原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
西,現遷葬墓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