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狗盜
裝雞叫哄人,裝狗進行偷盜
【出處】
《史記·孟嘗君列傳》:最下坐者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
【譯義】
裝雞叫哄人,裝狗進行偷盜。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領或不正當的小伎倆。
【故事】
秦昭王仰慕齊國相國孟嘗君的名,請他到秦國去。孟嘗君帶了許多門客前往,并獻給秦王許多禮物。其中最珍貴的,是一件天下無雙的白裘。秦王非常高興,吩咐手下好好收藏起來。
不久秦王拜孟嘗君為相國。但后來聽了一些大臣的話,又覺得他是齊國貴族,任用他對秦國不利,而放他回國又擔心他已掌握了秦國的情況,考慮再三,最終下令先把他軟禁起來。
孟嘗君不清楚秦王這樣做的意圖。虧得秦王的弟弟涇陽君秘密地向通了氣,又建議孟嘗君買通秦王寵愛的燕姬,讓她在秦王面前說好,爭取釋放回國。
孟嘗君取出一對上好的白璧,請涇陽君贈給燕姬,讓她在秦王面前為自己說好話。不料,燕姬不要白璧,而要白狐裘。只有得到白狐裘才肯向秦王求情。
孟嘗君很犯愁,因為白狐裘只有一件,并且已獻給秦王,現在該怎辦呢?他與門客商量,大家一籌莫展。后來,有個坐在末位的門客“我潛進宮去,把早先獻給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偷出來!“
你準備用什么辦法去偷呢?”孟嘗君問。
“我打算裝扮成一條狗去偷!”門客說。
孟嘗君急于獲救,馬上同意了。當夜,這門客從狗洞里鉆進宮內終于偷到了白狐裘。燕姬得到白狐裘后,馬上說服秦王簽發了過關的憑證,釋放了孟嘗君。
孟嘗君怕秦王反悔,一拿到過關憑證,馬上帶著門客離開秦都。來到邊境的函谷關時,因天還未亮,城門還緊閉著。按照規定,必須等雞鳴才能開關。
這時,又有個居于末位的門客圈起嘴唇,發出雞鳴的聲音。連續的叫聲,引得附近的公雞都啼叫起來。守關士兵聽到雞鳴聲,以為天快亮,驗看了憑證,就開城門放孟嘗君一行出去了。
之后秦王果然反悔,派人迅速追趕,但追到函谷關時,孟嘗君等早已出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