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別稱泉城,位于山東中部,是山東境內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具有重要地位的名城。自古以來,這座城市就以其獨特的人文歷史而享有盛名。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是1938年的濟南。跟隨這些珍貴的罕見彩色老照片,一起去看看80多年前的老泉城。圖為1938年的濟南火車站。濟南火車站由德國工程師設計建造,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
1938年的濟南火車站,從火車站內觀看濟南火車站的主建筑。站臺、候車廳等建筑都古樸莊重,很有特色。
1938年的濟南,城郊某一村落的畫面。那時候的村莊寧靜、安詳,一派田園風光。
1938年的趵突泉。濟南泉水眾多,因此被稱為“泉城”,《名泉碑》中記錄了濟南有72口泉水,而其中又以趵突泉為冠。《水經注》中記載:“濼水(趵突泉)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
1938年的濟南,大明湖的石碑。大明湖位于歷下區舊城區北部,是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湖水經濼水河注入小清河。大明湖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稱“歷水陂”,唐時又稱蓮子湖。北宋文學家曾鞏稱“西湖”、“北湖”。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
1938年的濟南,大明湖畔的張公祠。畫面中可以看到一只小船正載著二三人準備在祠堂門外的小碼頭上登岸。
1938年的濟南,大明湖上的游船。這幾只游船相對簡陋一些,乘坐的價格也低廉一些。
1938年的大明湖上,一條布置雅致的畫舫。這種高檔的畫舫內各種家具一應俱全,乘坐這種精致的畫舫泛舟湖上,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1938年的濟南街景,一個背著小書包的小男孩。從照片中可以發現,男孩的小書包里并沒有書本和紙筆,而是一塊石板。舊時候貧苦人家的孩子上學買不起紙筆,只能用石板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