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nèi)亂之一。它導(dǎo)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300年的動亂,使之后的中原北方進入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我們大致梳理一下這段歷史。
首先,所謂“八王”,實則并不止八個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有此一稱。
其次,這次動亂從291年開始,到306年結(jié)束,歷時16年。但其中291-299之間的8年,社會還算安定。
其三,八王之亂的直接原因,是因為有一個“何不食肉糜?”的史上最蠢皇帝--晉惠帝司馬衷,以及一個貌丑心狠權(quán)欲盛的皇后--賈南風。
其四,八王之亂的根源,在于西晉初期,為對抗助其上位的士族階層,統(tǒng)治者大封同宗子弟為王。
比如西晉建國之時,晉武帝就分封了27個同姓王,且不斷擴大他們的權(quán)力。
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三月到六月,歷時3個月,以賈皇后掌權(quán)結(jié)束。主要有兩位王參與: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
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到光熙元年(306),歷時8年。主要有六位王參與: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
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重病之時下詔書,命汝南王司馬亮及外戚楊駿共同輔政晉惠帝。很快,外戚楊駿獨握實權(quán)。
291年3月,賈南風召司馬亮、司馬瑋帶兵進京,設(shè)計殺了楊駿,并誅滅楊駿三族數(shù)千人。楊駿政治勢力被消滅。
掌政者變成司馬亮與元老大臣衛(wèi)瓘,賈皇后的親戚也擔任了要職,各人之間勾心斗角。
291年6月,賈南風以晉惠帝名義下密詔,使司馬瑋殺了司馬亮與衛(wèi)瓘。賈后再以擅殺大臣之罪處死司馬瑋,司馬瑋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
至此,朝政大權(quán)被賈皇后掌控,她的親戚黨羽多被委以重任。
賈南風掌權(quán)8年,但她沒有兒子,當時的太子司馬遹乃才人謝玖所生,且與賈南風一向不和。為了將來能當太后,賈后打算除掉這太子。
299年,賈南風灌醉太子,然后讓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寫好的信,信中內(nèi)容是要父親晉惠帝退位。太子太醉,抄了不到一半,剩下的,賈皇后親自模擬其筆跡補完。
賈南風將信呈送給惠帝,皇帝與大臣決議不下,便將太子囚禁于洛陽郊外金墉城。在各種政治力量作用下,太子被殺。
太子被廢時就想要推翻皇后黨羽的司馬倫與孫秀等人,趁此時機,偽造晉惠帝的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發(fā)兵收捕賈皇后及其黨羽,廢賈皇后為庶人。
不久,他們又以偽詔書,讓賈南風喝下金屑酒而死。
事后,趙王司馬倫偽造詔書自封相國,孫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權(quán)。301年正月,司馬倫更是廢了惠帝自立為帝,將晉惠帝軟禁于金墉城。
司馬倫掌權(quán),大肆封官,由于官太多,官帽上用作裝飾的貂尾不夠用,只好用狗尾巴來湊數(shù),這就是“狗尾續(xù)貂”的出處。
烏煙瘴氣的朝堂,隨即引發(fā)三王起義。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lián)合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颙、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乘機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戰(zhàn)敗,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賜金屑酒而死。
301年4月,司馬冏迎接司馬衷復(fù)位,改元永寧。司馬冏擔任大司馬一職,主理朝政。司馬颙、司馬穎二王被封高爵,擁兵自重。
司馬冏獨攬政權(quán)后不可一世,最終被當時一起謀事的河間王司馬颙,以及駐軍在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yì)打敗。司馬冏被殺,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
轉(zhuǎn)而司馬乂獨攬大權(quán),這又引起司馬颙的不滿。司馬颙多次派人刺殺司馬乂,都沒有成功。第二年,司馬颙與司馬穎以論功不平為借口,起兵討伐洛陽,大戰(zhàn)幾個月,難分勝負。
此時,在朝廷內(nèi)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勾結(jié)一些禁軍將領(lǐng),夜里捕獲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颙的部將。司馬乂被火烤而死。
司馬穎拜丞相,司馬颙官升太宰,司馬越為尚書令。司馬颙上表認為司馬穎應(yīng)該成為皇位繼承人,過后廢除皇太子司馬覃,以司馬穎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變。這又引起司馬越的不滿,就云集10多萬士兵,帶著晉惠帝進攻鄴城討伐司馬穎。
東安王司馬繇勸司馬穎投降。司馬穎不聽,派將軍石超率5萬軍隊,擊敗司馬越,并俘虜了晉惠帝。石超把晉惠帝送到鄴城。司馬穎改年號為建武,殺死司馬繇。
司馬越兵敗,逃回其封地東海。司馬穎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義,下令寬恕司馬越,要招他回朝。司馬越不應(yīng)命。
司馬穎被看守他的人縊死,時年二十八,他的兩個兒子也被殺。
公元307年1月8日,晉惠帝司馬衷突然死亡。有人說是被司馬越毒死。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晉懷帝剛登基,就下詔書要以司馬颙為司徒,讓其回朝廷(實則是要處置)。
途中,司馬颙被南陽王司馬模所派遣的將領(lǐng)掐死在車內(nèi),他的三個兒子也被殺死。
永嘉元年(307年),晉懷帝改元永嘉。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輔政,掌握了朝廷大權(quán),成為“八王之亂”的最終勝利者。
然而,這場動亂沒有贏家,它破壞經(jīng)濟、消耗國力、激發(fā)矛盾,促使西晉滅亡,導(dǎo)致五胡亂華。
#能簡述一下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