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斑馬有話說:
曾有聽眾給彩色斑馬留言,說不該鼓勵孩子老問為什么,該培養娃的批判性思維。
這讓我們覺得有些父母可能對批判性思維不甚了解,把它神秘化了。
批判性思維,聽著懸乎,其實不難培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學術標準。
1. 批判思維到底是啥
是明智選擇的技巧
簡單說,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就是一套思維技巧,這些技巧能幫我們做出明智的決定。
每個人都會思考,這是人類的本性。但日常生活中,我們大部分的思想都是在資訊不足、未經審視的情況下產生的。
正是這些思緒,決定了我們的選擇和人生。
醫生、官員、投資者……每個人的劣質思考都會讓生活付出代價:患者死亡、政策失誤、收益損失、爭吵、失業……
而明智的判斷力,雖然不必然帶來成功和幸福,卻會大大提高獲得它們的機率。
可以說,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就取決于他的思考品質。
美國加州批判思維技巧測試 (The 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CCTST) 是目前全球最著名的批判思維測評體系。根據這套體系,批判性思維有6個核心的思維技能。
1、闡釋(interpretation)
分類及理解內涵,這是思考的開始。
比如:你能不帶偏見地識別及描述問題嗎?能通過一個人的表情了解他的意圖嗎?能給正研究的事分類嗎?能理解一個符號的含義嗎?能分清一段文章的主次嗎?
欠缺闡釋的能力,信息就不完整,思考的樓就會歪。
2、分析(analysis)
找到現象背后的本質,發現異同及聯系,這是一個對發現的信息分揀整理的過程。
3、推理(inference)
找到關鍵要素,運用邏輯和假設,推導出結論,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或者形成一個解決方案。
舉個例子,通過闡釋(interpretation),你發現天陰了;通過分析(analysis),你找到了問題的本質——要下雨;通過推理(inference),你拿出了解決辦法——帶傘。
天陰——下雨——帶傘,看似簡單,但其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都能用這個路徑解決。這也是康奈爾大學等美國藤校、麥肯錫等頂級咨詢公司做筆記、做咨詢、研究所有問題的基本及核心思路。
4、評估(evaluation)
全面考量結論的可信度,包括評估可能的風險及不確定性。
5、解釋(explanation)
能令人信服、前后一致地解釋結論,講通、講出“所以然”,形成一套策略。
6、自我調整(self-regulation)
自我監控及修正,思考指導行動。
總而言之,批判性思維是大膽質疑而非憤世嫉俗,是思維開放而非舉棋不定,是分析取舍而非吹毛求疵。批判性思維果斷而不固執,評判但不苛責,有力而不武斷。
2.批判思維有多重要
造就優秀的個人和民族
批判式思維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是全球最大的批判式思維推廣組織,已經成立了36年。
為了更直觀地介紹批判性思維,這個非營利的基金會,設計了三個人物,我們姑且稱之為:小A、小B、小C。
小A,對批判性思維是回避的,懶于思考:
小時候,在家聽父母的,在校聽老師的,啥事都不敢也不用自己做決定;
不愛問問題;
朋友干啥,就跟著干啥;
對電視、權威深信不疑;
相信不管什么復雜問題,都有簡單的解決方案;
希望上司布置工作的時候,能把具體怎么做也一塊交代了;
尋找簡易辦法或者找別人要答案,而非通過個人努力解決問題;
逃避那些有可能動搖自己信念的問題。
小B,對批判性思維是敵視的,他想得很多,但比較自私:
他對世界的評判完全取決于他的個人立場、想法及利益;
為了實現個人目標,不管是金錢、愛情還是成功,他不惜傷及他人;
會算計、操縱別人,包括父母、朋友、同事,達成自己的意志;
對他來說,兜售想法就像賣汽車,怎么管用就怎么說;
任何事,要是不能即時生效,就沒有動力去做;
相信他愿意相信的事,直接無視相反的證據;
拒絕改變,以示自己很強大。
小C,具有批判性思維,勤于思考:
他知道電視里的話不都可信;
他考慮自己,也考慮他人,會努力傾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他們對很多事情都好奇,能包容不同的世界觀;
能坦誠面對自己的偏見、陋習,不自欺欺人,敢對自己長久以來的信念提出質疑;
面對挑戰,相信自己能解決;
認為明智的決策比贏得爭論更重要,會盡量發掘他人意見的合理性,哪怕想清楚后會拒絕;
做決定前會深思熟慮、了解信息,并會努力預見、準備各種可能的后果。
你身邊有這三種人嗎?
肯定有。但前兩種是不是更多些?
在日常生活和網絡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人盲從、輕信,還有些人自私狹隘、一切從個人利益出發,怎么講道理都講不通。他們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維的小A和小B,對他們來說,生活不是走一步看一步,完全不可控,就是匱乏的(生活不可能盡如小B之意)。
至于小C的人生,不管運氣是否眷顧,都不會過得渾渾噩噩、營營役役,不管遭遇什么問題,他們都會理性分析,善用資源,迎接挑戰,不斷改進。
所以,批判性思考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正如電影《教父》中所說:“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跟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研究顯示,批判思維測試成績更高的人,大學GPA也更高,而且,學生們學了批判性思維的技巧以后,學習成績會相應提高。
之前,彩色斑馬曾寫過一篇文章:扎克伯格為啥有錢&有愛?全靠猶太人的教養秘訣“海沃塔”,介紹了猶太家庭傳承千年、培養了無數杰出人士的教養秘訣——海沃塔(Havruta)。這種通過提問、回答、對話、討論教育孩子的方式,培養的正是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我們都知道猶太人數量不多,成就卻極為驚人,讓猶太人“大規模”、“集體性”優秀的,正是海沃塔培養出來的批判性思維。
此外,專家也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個“理性而民主的社會”的本質,可以說,批判性思維是文明的根本,是人類從蒙昧一路走到今天的基石。
3. 批判思維怎么培養
讓孩子明白動腦很重要
批判性思維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它通過訓練習得,遠不只局限于教室。
批判式思維基金會開發出了5個“學術標準”的方法,用以幫助K-6(學齡前到小學階段)的孩子發展批判性思維。
1、清晰
BE CLEAR
允許孩子自由提問,讓孩子知道有困惑、問問題是正常的。與此同時,通過追問,要求孩子解釋和舉例,迫使孩子的思維更深入、更清晰。
舉個例子:
當孩子說:“你從來不聽我說!”你可以問:“是從來嗎?還是有時候?”
當孩子說:“這題所有人都不會!”你可以問:“所有人?哪些人呢?”
當孩子說:“你一點不理解我。”你可以問:“你想讓我理解什么呢?”
2、精確
BE ACCURATE
通過討論,幫孩子精確地描述事實、表達感受,這點也可以通過問問題實現。
比如,
孩子說:“某某對我不好。”
你可以說:“你覺得他哪對你不好?他應該怎么對你才算好?”
再比如,
孩子說:“這衣服可真好看。”
你就可以問:“你覺得它好看在哪里?”
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思路會越來越清晰,表達會越來越精準,他們會選擇更準確的詞匯、乃至證據,來佐證自己的想法。
3、關聯
BE RELEVANT
通過討論和眼下的事情相關的話題,鼓勵孩子聯想,幫他們習慣一方面留在眼下問題的軌道上,一方面不斷連接相關信息。
父母可以啟發孩子多觀察周圍的事物,聯想已有的知識,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培養好奇心及敏銳的觀察力。
4、邏輯
BE LOGICAL
注意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幫助他們發現事情是怎樣組合到一起的,對于孩子的結論,可以經常反問:
“為什么你這么覺得?”
“你覺得你的猜測正確嗎?”
“你怎么知道干壞事的是狐貍?”
聽故事、講故事的時候,進行到一半可以先停下來,跟孩子一起猜猜結局、說說理由,然后再繼續,最后看看是不是,然后就結果及猜測進行回顧、討論。
5、公平
BE FAIR
要求孩子公平,在他思考的過程中,敦促他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在得出結論的過程中,確保他考慮到了其他人。
每次聽故事、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從次要角色的角度再把故事復述一遍,比如,兔子看到狐貍很害怕,但從狐貍的角度呢,看到兔子是不是高興極了。
愛因斯坦曾說過:“愚蠢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做同一件事,卻指望著不同的結果。”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絕不會這樣,他們會隨時隨地思考學習,不斷嘗試改進。
所以,對于培養批判性思維,最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從小養成思考的習慣。
批判式思維的模式一旦習得,孩子就將進入自我學習強化的循環,會變得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心態開放、熱愛真理,對生活中的挑戰,他們也會有信心、有勇氣、有辦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