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011BP世界能源統計解析—國際石油網

  •     對于《BP世界能源統計》來說,2011年是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BP世界能源統計》走過了風雨60載,成為歷史上最悠久的全球能源統計匯編。60年來,這份統計年鑒從最初的6頁生產和消費數據以及1頁手繪的石油貿易示意圖發展成為背后涉及30萬個數據輸入項、非常詳盡的網上數據庫;經過60年的發展,這份以簡單數字來詮釋全球能源生產、消費、貿易、儲備與價格的統計匯編已經被公認為能源市場數據的主要來源,在業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2011年6月9日,BP公司在倫敦發布了《BP世界能源統計2011》。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克里斯托弗·魯爾(Christof H. Rühl)對數據及數據背后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讀。

      能源消費:衰退過后強勁反彈

      2010年全球能源消費強勁增長,呈現了自1973年以來最大的增長量,幾乎各種能源的增長率都超出過去10年平均增長率的1倍以上,能源強度也出現自1970年以來的最快增長。

      1. 經濟復蘇帶動能源消費強勁反彈

      201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達到120.02億噸油當量,超過2008年經濟衰退前的峰值,比上年增長5.6%,超過了4.9%的經濟增速。經合組織(OECD)國家連續兩年能源消費下降的趨勢出現了逆轉,一次能源消費增長了3.5%,為1984年以來的最強勁增長,達到55.68億噸油當量,盡管這一總量與10年前大致相當;非經合組織國家一次能源消費比上年增長了7.5%,達到64.34億噸油當量,比2000年的水平高出了63%。

      為什么2010年全球能源消費會有如此強勁的反彈?魯爾指出,經濟復蘇和本次復蘇的能源密集型特征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各國政府采取的救市政策,刺激了工業和貿易領域出現恢復性增長,再加上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帶動,使全球經濟的總體活躍程度在2010年超過了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周期中,能源消費的波動幅度總是超過GDP的變化幅度,這已經成為定律。因為工業生產、貿易運輸和投資都是能源密集型經濟活動,它們的波動性比GDP的波動性大(見圖1)。這種效應在經合組織國家比在非經合組織國家突出:經濟衰退從這些國家開始,能源消費的下降幅度超過了GDP的下降幅度;而在經濟復蘇過程中,能源消費的增長幅度又高于GDP的增長。相比之下,一些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危機中并沒有出現GDP的負增長,能源消費增長也只是減緩而不是負增長。處于工業化過程中的這些國家,由于實施了龐大的能源密集型經濟刺激計劃,2010年不僅恢復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而且能源需求在經濟復蘇中呈現了更快的增長(見圖2)。

      2. 經濟復蘇和發展中國家崛起使能源強度增加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中國家在全球GDP中的份額持續上升。盡管能源強度在所有國家都有所下降,但是目前非經合組織經濟體的能源強度依然是經合組織國家的1.5倍。隨著這些能源強度高、發展速度快的非經合組織經濟體在全球的崛起和在全球GDP中所占比例的提高,全球能源強度也有所提高。

      以上兩種效應,即經濟復蘇過程中的能源需求反彈和更多能源密集型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共同導致了2010年全球能源消費的增速超過了經濟增長速度。其中第一種效應屬于周期性因素,而第二種效應屬于長期趨勢,這種現象還將持續。

      3. 二氧化碳排放相應強勁增長

      強勁的能源增長自然會使碳排放相應增長。2010年,來自化石燃料消費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了5.8%,達到33.16億噸,超過了能源消費的增長速度,達到了196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經合組織國家和非經合組織國家的排放量均增長強勁,分別增長了3.4%和7.6%。從國家來看,中國的排放量增長最多,同比增長10.4%,至83.32億噸,占全球增量的43%;其次是美國,增長了4.1%,占增量的13%。

      2010年,全球碳排放強度,即單位能源二氧化碳的釋放量有所提高。魯爾說,碳密集型國家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增加可能會導致全球碳排放強度的提高,這也顯示了碳排放無國界,氣候問題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應對。

      石油:供需關系偏緊致使油價上漲

      1. 經濟復蘇拉動石油消費強勁反彈

      2010年,全球石油消費量達到創紀錄的8738.2萬桶/日(40.28億噸),比上年增長了3.1%(266.8萬桶/日)。這一增長是過去10年間平均水平的兩倍,也是2004年以來最大的增幅。除了歐盟,所有地區都出現了增長。其中,經合組織國家一反近5年來消費下降的趨勢,出現了自2005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增幅為0.9%(47.5萬桶/日);非經合組織國家的石油消費量則增長5.5%,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增長量219.3萬桶/日。

      從國家來看,2010年中國的石油消費增長了10.4%,即85.6萬桶/日(4038.8萬噸),增長量位居世界首位;其次是美國、俄羅斯和巴西,分別增長了2.02%、9.21%和9.31%(見表1)。

      在石油產品中,工業和商業運輸使用的燃料——中間餾分油(柴油)的消費增長最強勁,達到4.4%。這與2009年的情況形成對比,當時由于經濟衰退,中間餾分油和燃料油消費量經歷了最嚴重的下降。

      但是,魯爾指出,2011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長速度已經放緩,持續上漲的油價正在對經合組織國家產生影響。在發展中國家,隨著石油消費補貼的逐漸減少,價格的影響也許會變得更為明顯。

      2. 石油產量增長低于消費量增長

      2010年,全球石油產量為8209.5 萬桶/日(約39.1億噸),同比增長了2.2%,即181.7萬桶/日,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增長,但產量的增長仍低于消費量的增長。

      2010年,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產量增長了1.9%,即86萬桶/日。由于海上石油產量增加,中國實現了27.1萬桶/日的石油產量增長,也成為非歐佩克國家中增產石油最多的國家;其次是美國和俄羅斯,分別增加了24.2萬桶/日和23.6萬桶/日。俄羅斯保持了最大石油生產國的地位,美國本土陸上和墨西哥灣海上石油產量都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全球生物燃料增長高達24萬桶/日(13.8%),其中美國增長了14萬桶/日(17%),巴西增長了5萬桶/日(11.5%)。美國為生物燃料提供補貼,巴西卻不提供。

      2010年,歐佩克國家石油產量增長了96萬桶/日(2.5%),至3432.4萬桶/日。歐佩克在經濟衰退時實行的產量限額一直保持不變,但約束力有所削弱。得益于新的海上石油開采和國內動蕩局勢的逐漸平息,尼日利亞的石油產量增長了34.1萬桶/日,增量位居世界第一(見圖3)。

      3. 歐佩克官方統計未反映實際庫存調整

      2010年,經合組織國家的商業石油庫存僅小幅下降3萬桶/日,未能反映消費量超過生產量所造成的巨大差額。究其原因,產油國在2009年石油供應充足時儲存在海上浮式儲油裝置中的原油沒有計入歐佩克的官方統計。浮式儲油成本高,市場供應緊張時會首先被動用,因此, 2010年的石油庫存總量實際上是有大幅度調整的。2011年迄今為止,歐佩克其他成員國增產的石油不足以彌補利比亞石油出口停止所減少的供應量,因此,石油商業庫存仍在持續下降。

      4. 供需失衡致使油價在年底大幅上漲

      從2009年秋到2010年秋,石油生產和消費都處于不同尋常的穩定狀態,原油交易價格大致穩定在7080美元/桶之間,月平均價格波幅一度下降到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然而,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石油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導致原油價格從2010年第四季度開始上漲,比中東北非發生局勢動蕩要早得多。

      5. 煉油行業盈利好轉,但仍面臨挑戰

      2010年全球煉油產能增加了72.3萬桶/日,至9179.1萬桶/日。增加的產能主要集中在非經合組織國家。其中,中國增加了64萬桶/日,占全球產能增長的90%;經合組織國家的產能減少了62萬桶/日。繼2009年非經合組織國家的煉油產能首次超過經合組織國家之后,2010年前者產能已經高出后者150萬桶/日。

      2010年全球原油加工量增加了2.4%(175.3萬桶/日),至7481.4萬桶/日。非經合組織國家占原油加工增量的85%,并首次占到全球煉油加工量50%以上。其中,中國增加了100萬桶/日(13.4%),經合組織原油加工量則出現了自2004年以來的首次增長(0.7%)。

      2011年,由于日本煉油設施在地震海嘯中嚴重受損,以及利比亞輕質低硫原油被中東較重的原油替代,2010年末以來持續加大的輕重原油價差繼續擴大。從長期看,裝置落后的煉廠需要決定是否增加投資來提高工藝水平或提高原料加工的靈活性。同時,整個煉油行業都面臨全球產能過剩和競爭性產品(例如生物燃料和天然氣液體產品)供應增長的雙重競爭。

      天然氣:非常規氣和LNG貿易增長重塑市場格局

      2010年,全球天然氣生產和消費都實現了不同尋常的增長。北美非常規天然氣革命和液化天然氣(LNG)貿易增長正在重塑全球天然氣市場格局,未來天然氣市場將取決于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革命向全球其他地區擴散的速度和液化天然氣貿易增長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影響。

      1. 天然氣消費量和產量創紀錄增長

      2010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大幅增長了7.4%(2188億立方米),至31690億立方米,是有記錄以來最大數量的增長,而且每個地區的消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見表2)。其中,非經合組織國家的天然氣消費增長了8.4%(1255.66億立方米),至16227.8億立方米,在全球天然氣消費中的份額提高到51%。美國天然氣消費無論是增量還是總量,均居世界之首;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大幅增長21.8%,達到1090.4億立方米。

      在需求增長的推動下,2010年全球天然氣產量也創紀錄地大幅增長了7.3%(2174億立方米),至31933.2億立方米。其中,美國增長了4.7%,達到6110億立方米;俄羅斯大幅增長了11.6%(612億立方米),達到 5889.5億立方米;中東地區增長了13.2%(536億立方米);中國和印度分別增長了13.5%和29.7%,達到967.6億立方米和508.8億立方米。加拿大的天然氣產量則連續第四年下降。

      2. 充足的供應使美國成為全球天然氣價格洼地

      由于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北美的天然氣已基本上可以實現自給自足。2010年,用來開采頁巖氣的水平鉆井迅速增加,頁巖氣產量占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比例從2005年的4% 躍升為23%。天然氣的充足供應使美國成為全球天然氣價格洼地。2010年,美國亨利中心的天然氣價格為4.39美元/MMBtu(百萬英熱單位),英國NBP天然氣指數價格為6.56美元/MMBtu,歐盟管道氣到岸價達到8.01美元/MMBtu,日本LNG到岸價最高,為10.91/MMBtu。

      在亞洲,由于主要消費國的公共事業單位仍處于壟斷地位,缺乏競爭,并可以將昂貴的成本價格向下游傳導,因此,與石油指數掛鉤的合同價格仍占據主導地位,且缺乏改變這種狀態的動力。

      在美國,由于天然氣價格具有競爭力,很多發電企業在2010年下半年從燃煤發電改為燃氣發電,煤炭價格成為了天然氣價格的底線。美國國內充足的天然氣供應,使得更多的液化天然氣流向其他市場,并開始影響大西洋兩岸的價格。甚至有人預言,美國不久將變成天然氣出口國。

      3. LNG貿易增長加速全球天然氣一體化進程

      2010年,全球天然氣貿易達到9752.2億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氣貿易量6775.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9%;而液化天然氣(LNG)的貿易量較上年大幅增長了22.6%(550億立方米),至2976.3億立方米。卡塔爾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的地位,LNG出口量比上年大幅增長 53%,達到757.5億立方米,預計2011年還將進一步增長。

      LNG以其靈活的價格和供應方式正在將全球的天然氣市場聯系起來,其在國際天然氣貿易中所占的比例也從2005年的23%上升到了2010年的31%。

      LNG的增長在歐洲影響最為明顯。2010年,LNG繼續替代部分管道天然氣,使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管道天然氣連續第二年減少(減少了1%,即180億立方米)。2010年,歐洲買家史無前例地進口了877.5億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比上年增長了27%。

      其他能源:較大幅度增長

      1. 煤炭:消費增長最快的化石燃料

      2010年煤炭產量和消費量也大幅反彈,分別增長了6.3%和7.6%,至37.3億噸油當量和35.6億噸油當量。

      煤炭的生產和消費都主要集中在非經合組織國家。2010年中國的煤炭生產和消費量分別達到18億噸油當量和17億噸油當量,同比分別增長9%和10%,占全球煤炭生產和消費總量的份額分別為48.3%和48.2%;中國仍為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煤炭進口國。印度的煤炭消費也大幅增長10.8%,至2.8億噸油當量。

      與前兩年煤炭消費量下降不同,2010年經合組織的煤炭消費量也大幅增長,增幅達到5.2%,即5400萬噸油當量,為31年來的最大增幅。

      2. 水電與核能:增長超過了10年平均水平

      2010年是自1990年以來平均降雨量最大的一年,因此水電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量的增長。2010年全球水力發電量增長了5.3%,至7.76億噸油當量,增速也超過了前10年的平均增長水平。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國家,2010年水力發電量大幅增長17.1%,至1.63億噸油當量。

      經歷了連續3年的下降之后,2010年全球核電消費恢復增長,增幅為2%,至6.26億噸油當量。

      3. 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還需時間

      BP將可再生能源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于發電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以及廢棄物發電;另一種是用于交通運輸業的生物能源,即生物乙醇生物柴油。2010年這兩類能源分別占一次能源總量的1.3%和0.5%。雖然比例不大,但已經是10年前的3倍。

      可再生能源消費主要在經合組織國家。2010年經合組織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了15.5%,其中歐盟處于領先地位。

      非經合組織國家也在加速其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中國是非經合組織國家中可再生能源加速增長的主力。例如,在風電領域,中國已超過美國居世界首位,2010年中國的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幾乎占全球新增總量的一半(48%),為2008年份額的3倍多。盡管增速很快,風能在中國發電總量中只占1.2%。

      可再生能源需要而且已經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在市場機制面前,其未來發展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

      結語

      2010年,由于經濟復蘇和處于工業化進程的經濟體快速崛起以及它們在全球GDP中占比的不斷提高,各種能源燃料需求都出現了極其強勁的增長,能源強度和碳排放強度增長速度減緩變得十分艱難,氣候變化方面的挑戰也異常艱巨。這要求各國加倍努力,在滿足經濟增長所需能源的同時,不斷降低能源強度,打造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結構。

      市場價格提供了指導資源分配所需的市場信號。隨著“去碳化”燃料的供給不斷增加,市場機制將起到優勝劣汰的作用。

      對中國來說,隨著石油、天然氣、煤炭進口的不斷增長,中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進一步上升,獲取能源的成本也在不斷提高。這表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比以前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生產方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能源市場改革,同時鼓勵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等,都是擺在中國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石油觀察家】BP年鑒:2014全球能源大變局
    國際能源署:未來能源消費增長由中國主導
    全球能源結構及其發展趨勢【圖】
    全球能源多樣化特征日增
    [轉載]BP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解讀
    BP 2030世界能源展望(2012年1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北| 霍城县| 柘城县| 宣威市| 乌鲁木齐市| 西充县| 杂多县| 成武县| 建湖县| 浙江省| 平原县| 皮山县| 汾西县| 长宁区| 库伦旗| 东阳市| 调兵山市| 尼木县| 聂荣县| 湛江市| 封开县| 墨玉县| 阳东县| 荆门市| 云霄县| 九台市| 定结县| 阳新县| 马鞍山市| 静乐县| 张掖市| 东源县| 江西省| 卓资县| 海南省| 池州市| 南和县| 珠海市| 敦化市| 高雄县|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