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明清時期猖獗的販賣私鹽行為

文/李曉巧

鹽是百姓日常所需,它的易耗性、必須性和生產限制性,決定了它的廣泛市場和巨額利潤,這被歷代王朝所重視,同時也被很多商販豪強、社會勢力,甚至貪官污吏所覬覦。食鹽專賣機制到了明清時期已然相當完備,而同時期販賣私鹽行為也最猖獗。

先說私鹽的行銷背景。自從鹽課成為古代一項重要稅賦以后,所謂的國家鹽稅正課、雜課花樣百出,在食鹽上陸續出現很多攤派與加征,同時地方政府還會在鹽利上再分一杯羹。明清時期以官督商銷食鹽為主,鹽商們包銷鹽,將繳納官方的所有費用同自己的高利潤綜合起來,平攤到賣給百姓的每一斤鹽上,這一來,導致了古代鹽價長期居高不下。官鹽很貴,而且質量還不好,多種因素綜合,質量優于官鹽且價格低于官鹽的私鹽就應時而生,明清時期的私鹽很普遍。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

所謂私鹽,是相對于官鹽而言,販賣私鹽意即未經官府認可的非法鹽業銷售方式。從史料和文獻來看,關于私鹽的分類紛繁復雜,眾說不一,但歸納起來,古代私鹽可分為五大類:場私、商私、官私、鄰私和梟私

晚清名臣曾國藩關于私鹽有兩句話簡明扼要:“出處防偷漏,售處防侵占。”——商販自己到食鹽“出處”海濱鹽場買鹽,付給生產鹽的灶丁鹽價后,再按實買斤數到鹽務衙門繳納鹽課,這是常規,如果商販買了灶丁的鹽后,不繳納鹽課、少繳納鹽課的部分就是私鹽,屬于“偷漏”稅;“售處”就是官方規定的不同“出處”食鹽的銷售地,如清代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清政府規定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應該銷售淮鹽,曾國藩認為:“主持淮政者,即須霸住三省之地,只許民食淮鹽,不許鄂民食川私、湘民食粵私、江(西)民食閩私,亦不許川粵閩各販侵我淮地,此所謂防侵占也。”——以此類推,商私、官私、鄰私以及明目張膽的梟私都屬“售處侵占”的食鹽非法銷售行為。

場私,是指食鹽生產區的販私行為,也稱“灶私”,就是上文曾國藩所說的“出處防偷漏”,因為在鹽業官方壟斷的大背景下,只有鹽場才能出產鹽,“場舍為產鹽之所……除此而外,鹽無他出”,清代官員認為:“官引之配銷不足,梟徒之肆橫行私,皆場灶多煎偷賣之所致。”——所以,鹽場成為私鹽的源頭,被視為“販私之源”。其實,鹽本身只是一種生活日需品,是一種離子化合物NaCl(氯化鈉),它之所以被稱為“官鹽”“私鹽”,只是因為經銷渠道、經銷方式的不同,而被人為地打上了印記。

場私的出現,緣于官府所定食鹽收購價格過低、鹽商對灶戶的剝削過重,或是政府授權的鹽商沒有全數收購鹽的能力,再或者少數灶丁想多掙錢,和一些狡猾的商人聯手偷煮鹽,繞過官府管控私行買賣,危險極大,一旦抓住,有可能丟掉身家性命。同時,鹽場鹽官監守自盜行為也常出現,鹽官與不法商販勾結,在鹽引之外再多配鹽,并從中分利,剝削灶丁,貪污國課。

其次,商私專指鹽商走私行為。鹽商憑借向官方承包食鹽銷售的身份,常常會干些暗地里增加每引鹽的重量、謊報鹽斤運輸途中沉沒并以少報多騙取鹽場補助,以及跨引地銷售食鹽等非法行為。因為鹽商與官方聯系密切,有很多商業特權,這就造成了商私的難以根絕。有清代官員一針見血地指出:“船私、漕私、鄰私、梟私可以法戢,而商私不能禁。”可見,明清時期商私的問題實際上最大,而且從走私食鹽數量上來說,也是最多的。

官私,是指官方人員借助職務之便的走私食鹽行為。有實權的地方官員、鹽務官吏利用手中權限走私食鹽;一些緝私官役假名緝私,將沒收的鹽自行偷賣;還有一些漕運船丁等,在漕運船上偷帶私鹽,在運河沿岸銷售獲利。這些都屬于官方系統的食鹽走私。明朝的劉瑾、嚴嵩,清朝的年羹堯、和珅等,這些大貪官都曾染指販賣私鹽。他們沒有被查辦時,人在臺上,位高權重,普通官員根本不敢碰他們,即便知道他們在販賣私鹽。

鄰私,自食鹽專賣后,尤其是明清時期劃定食鹽銷售區域(引岸)后,鄰私就出現了,它是指相鄰引地的食鹽違法跨境銷售。明代規定:“鬻鹽有定所,刊諸銅版”、“鹽與引(岸)離,即以私鹽論”。——規定各個產地的鹽必須在政府規定區域銷售,否則就是私鹽!

道光十八年(1838年),時任湖廣總督林則徐寫過一道疏奏:“其近(四)川近粵近潞之處,與兩淮場灶皆遠,而鄰鹽一踧即就,成本既輕,售價自賤。”這就是商販非法侵入兩淮鹽引地銷售食鹽的一個例子。因為食鹽銷售區劃的不合理,造成了一些偏遠地方,法定食鹽銷售商無法及時提供官鹽,而且即便官鹽能到,“鄰省鹽課皆輕,(兩)淮綱獨重,即彼此同一官鹽,亦必彼盈此縮。”——不同省份不同鹽引地的鹽稅高低不一致,也造成鹽稅重的兩淮鹽沒有市場競爭力,可見,鄰私是依靠售價和地理優勢來同官鹽競爭的。因為鄰私的售價低、質量好、靠得近的原因,百姓更樂意購買私鹽。


(銀元寶、銀錠、銀條圖——李曉巧拍攝)

不同省份的官辦鹽務為了完成鹽課或者說是多獲取鹽利,存在激烈競爭,這種競爭在明清時期一直存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湘軍為了鹽引地,甚至與一些地方政府動刀動槍“爭地盤”。據《李興銳日記》記載,同治后期,淮北鹽商多賣一綱余鹽,可獲利潤20—30萬兩銀子,這在當時是巨款,其時官府雇傭的壯年夫役每月薪水才3兩多銀子。重利之下,鹽商不惜鋌而走險。

梟私,是指一些貪財婪貨的奸猾強橫勢力利誘、裹挾一些商販流民組成的販賣私鹽的武裝團伙。歷史上的鹽梟不少,有些大鹽梟還發動過大規模的社會動亂,如唐朝末年山東的黃巢,元末泰州的張士誠、黃巖的方國珍,明清時期,明火執仗、公然抗官的鹽梟更是不少,明代曾出現“勢豪多摻中,商人既失利,江南、北軍民因造遮洋大船,列械販鹽”、“私鹽四出,官鹽不行”的混亂局面。清代名臣林則徐認為:“向來匪類,大半出于鹽梟。”——綜觀明朝海盜、“倭寇”,以及清代各種會黨,鹽梟都是中堅力量。

除了上述幾大類私鹽之外,還有船私、軍私等名目,但嚴格意義上來說都包括在商私、官私之內,限于篇幅,不再贅述。

明清兩代對于私鹽的打擊不遺余力。明朝規定:“犯私鹽者罪至死,偽造引者如之”、“夾帶越境者充軍”(《明史》)。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并且對購買私鹽行為也處罰:“犯法食私(鹽),紳衿革功名,平民受滿杖。”——有功名的士紳買私鹽,革去功名;老百姓買私鹽,杖打一百下。如林則徐在兩湖地區,著力整頓鹽政,打擊私鹽販賣,嚴禁民間購買私鹽,“責成紳衿大戶,及鄉團牌保,互禁食私,犯者公同送究。”

私鹽多則官鹽滯,私鹽少則官鹽暢,“鹽法之弊莫甚于私販,鹽法之要莫急于緝私”,盡管明清官方一直都強力打擊私鹽,但是在高額利潤誘惑下,私鹽販賣一直都禁而不止,打而難絕。

其實,除了嚴打走私,明清時期也有些鹽政機制上的疏通完善,一些有思想、有見識的官員實行過一些好措施。如清朝官員陶澍在兩淮鹽政上實行的“減價敵私”和票鹽制,一定程度上減少浮費,打擊鹽政腐敗,降低官鹽價格,抵制私鹽,保證了鹽業銷售,利民利國。


(明朝貨郎塑像——李曉巧拍攝)

再如林則徐任湖廣總督時,允許窮苦貧民單身肩挑一定數量的食鹽到偏僻鄉間售賣,具體操作程序是,先從官鹽店取票裝鹽,鹽賣完后再償付官鹽店的鹽價,其差價利潤以糊口謀生,創新了一個“官民兩便”的好措施,給貧困百姓以一線活命生機。

總之,明清時期對于種類繁多的私鹽販賣行為,雖然嚴令禁止、著力打擊,同時也有些鹽務變通改革措施,但是直到王朝末期都難以根絕走私,原因復雜,而從根本上來看,是由當時有欠科學的鹽政機制和暴利所致。 

(——end,謝謝閱讀!)

敬啟作者李曉巧文史新著《歷史是個圈》出版,定價38元,歡迎訂購!聯系方式:QQ1695095932,li_stone@126.com


《歷史是個圈》一書遴選了文史作家李曉巧近年來的60余篇文史作品,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書所選文章特點是:將古代中國一些歷史制度、歷史慣例、官場作派與歷史故事有機糅合,題材新穎,用生動的筆觸陳述出來,融知識性、可讀性于一體。

作者多年學習研究中國歷史,工作之余,筆耕不輟,先后在兩百多家報紙雜志發表文史作品,諸多文章被省級、國家級報刊、新媒體轉載,或編選入集。近年來的文史專欄有“國學專欄”“中國古代經濟手賬”“枕江談古”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略論清代的漁鹽
古代食鹽有多貴?一兩食鹽一兩金,許多人因它喪命
中國古代鹽業專賣歷史
【蕉窗夢囈】康雍乾時代的鹽務狀況對林如海形象塑造的影響
一是鹽商,二是鹽梟
那些事兒丨張居明:“豆腐官”都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勒泰市| 博野县| 珠海市| 西吉县| 盐山县| 老河口市| 垫江县| 衡南县| 文昌市| 南宁市| 壤塘县| 临城县| 莎车县| 谷城县| 波密县| 河东区| 松江区| 平原县| 马关县| 行唐县| 磐安县| 江西省| 雅江县| 余庆县| 普洱| 宝山区| 五大连池市| 新巴尔虎右旗| 芜湖市| 宁德市| 蚌埠市| 东乌| 正定县| 彭山县| 德阳市| 华蓥市| 郎溪县| 昂仁县| 周口市| 赤峰市| 民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