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綱絕對是《水滸傳》中最激動人心的章節之一!為了成功搶走生辰綱,晁蓋、吳用等人從人選和步驟兩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計劃。但是,即使是諸葛亮也不能做到萬無一失,更不用說吳用了。
因此,他們在黃泥崗取生辰綱的時候,露出了3個破綻,但當時的楊志因為不細心或者運氣差沒有發現。這樣來看,晁蓋吳用的成功就有一定的幸運因素!那有什么破綻呢?
第一個破綻:口音
當時,晁蓋改告訴楊志,他和他的伙伴是來自濠洲,打算到京城賣棗。這個看似普通的交談實際上漏洞百出。要知道他們的路線有很大問題,照晁蓋那么說他們根本沒有理由在魯西南落腳,而且他們以地道的方言說話,即使他們外出經商,他們也不至于不會說家鄉話。但最重要的是,濠洲根本不生產棗,在炎熱的天氣中長途運輸,稍微懂一點經商之道的人都不會這么做。
第二個破綻:外表
要知道,這些人都很魁梧,所以看起來不像一個經常為賺錢而奔波勞碌的商人,而且這些人個個都兇神惡煞,說話粗聲粗氣,眼里閃著精光,尤其是當楊志拿刀嚇唬晁蓋時,晁蓋雖然連連討饒,但舉止神態卻沒有絲毫懼意,反而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的楊志深信不疑。
他們手中的武器也是樸刀。在宋代,樸刀是一種相對昂貴的武器。幾個普通小販竟然隨身攜帶樸刀,真是令人懷疑。
第三個破綻:出手
做過生意的朋友能夠理解,沒有人會輕易地將自己的貨物隨便贈與他人,但是晁蓋直接當場分棗子給大家下酒。這些人出手真是太闊綽了,當時,一桶酒的銷售價格是每桶5貫,不要低估這5貫錢,宋朝1貫錢大約相當于今天的好幾百元錢。一個小販賣棗,手里拿著樸刀,出手還那么大方,這很明顯就是山寨好漢大口喝酒大秤分金銀的行徑,也許將門之后的楊志,對這筆小錢沒有概念,才忽略了這個細節。
因此,晁蓋吳用的計劃表面上是萬無一失的,但是許多細節無法經受仔細推敲。
不過由于楊志太看重這次押運了,于是他就要不惜一切代價,那些隨從受的苦在他看來只是代價之一!
可是那些隨從這次押運沒有那么大的好處,還要受這么多的苦,楊志眼中他們只是可用的材料而已,絲毫沒有尊重和同情。
楊志連給他們畫個餅的意思都沒有!
你楊志押送成功能夠升官發財,這挑夫的呢?楊志哪怕許諾一頓飯也好啊!
可是楊志認為不用什么許諾,不用激勵,有藤條就足以讓這些人的聽話了。因此楊志這一方雖然人多眼雜,但個個都不肯賣力,再加上如果出了事那也是楊志擔責,所以他們也就懶得留意晁蓋那幫人,因此才著了道兒。
在這里不得不說,還是給他們慣的,要是依武二郎的脾氣,押運的不聽話已經被他打死兩個了,剩下的肯定乖乖聽話,也就沒有后面黃泥崗的事了。
說到這里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就是晁蓋一幫人對付楊志“一個人”,為什么還要智取而不是直接搶呢?其實晁蓋等人對楊志非常忌憚。晁天王加劉唐應該不是楊志對手,楊志和魯智深,林沖一個水平的,水滸翻拍電視劇中一段對白:公孫勝說楊志是楊來令公之孫,問劉唐你覺得你在他手下能走幾招?劉唐想了想說,咱們人多。
但其實水軍頭領在路上不怎么樣,李逵這種三流水平都能輕松胖揍張順,我覺得不算公孫勝法術,他們七個一塊也打不過楊志。三阮水平我基本理解和張順差不多,李逵在陸地上三拳兩腳打倒張順,實際上李逵武力根本不入流,燕青,甚至地煞的焦廷都能夠打倒李逵,李逵碰到楊志,林沖,魯智深這種頂級高手估計走不上三五回。吳用是秀才沒什么戰績,公孫勝最好戰績就是徒手打倒天王手下幾十莊客,天王戰績和李逵差不多,都是趕散小兵還行,史文恭一箭放倒。劉唐用他的話說就是1000敵人他一條槍也不怕他,實際和梁山副將雷橫打平手。至于白勝忽略不計。要說他們一起上能打過楊志,我還是有點擔心的。
十萬貫對于打祝家莊時期的梁山已經是不算多了。方臘憑十萬貫蓋宮殿還要拉隊伍,能拉幾百人人管吃管喝已經了不起了。方臘要發家不可能靠的是是十萬貫生辰綱。而且按答主所說,方臘本身沒有拿十萬貫來擴大影響力。十萬貫生辰綱之于方臘,沒什么太大意義。
十萬貫根據當時平均物價(石米2貫)來計算,等于五萬石米。
米價基準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所以五萬石米的價值可以視為現在296萬公斤米的價值。一包米五公斤算將近40元,所以可以理解成當年的十萬貫大概等值現在的2368萬左右。
那再對照梁中書大名府知府能夠有的油水,還有當年蔡京抄家(黃金價值八千萬貫、白銀價值二千萬貫、絹帛二十萬匹,換算約同現在70億),直接把這份禮說成”對梁中書而言簡直輕如鴻毛”,有點太想當然耳。
基本上生辰綱是從北京大名府(現在的大名縣,靠近河北邯鄲)送到東京(現在的河南開封),然后晁蓋他們是在石碣村(山東東明縣,靠近荷澤)密謀,在黃泥崗那犯案(山東鄆城縣一帶,也靠近荷澤)。
方臘起義則在現今的杭州淳安縣(靠近黃山那),用地圖比對一下,這伙人在沒有GPS導航,沒有手機定位,沒有內應飛鴿傳書的前提下,既知道梁中書大隊什么時候出發,路線大概會經過哪,又愿意花半年時間來回,并且期間所有吃住都能自力更生。(楊志一行五月中出發,要六月中蔡京生日前到,邯鄲到開封271公里,等于依照書中的描述他們打算走一個月;所以黃山到荷澤809公里估大概3倍時間,走三個月;這可不是啥多走兩步路)
這樣大量物資得手后還可以讓全天下都不知道默默運回家,(你看楊志那樣低調,大家都還是知道這是運生辰綱的)加上生辰綱又不只一家送,他們真要劫,也大可以從長三角那一帶送過去的,何必不辭千里找梁中書的麻煩?總之這腦洞很新奇,但不太可能是方臘。
梁中書本來就是蔡京女婿,只要他不犯錯基本上不存在“為了讓蔡京繼續同意他當知府,他必須賄賂”的這個假設。
應該說就算今天自己女婿不給生日彩禮。也因此梁中書投機取巧想省這筆錢,本來就有著合理的前提條件。
也就是這筆錢以他們的身價而言并不算小數目(差不多跟我們過年包給親戚一萬大紅包差不多概念)。
同時他的背景又存在著真的沒付這筆錢也不會出事的優勢條件,所以自然他會有設計這個套路的誘因。
當然不是說所以劫生辰綱一定是梁中書的陰謀(因為在其他面向上有點牽強),而是這樣的陰謀論在起點上有他合理之處,可以作為討論水滸的一個切入點。
關于押運生辰綱,情報泄露是最大問題。因為蔡太師年年過生日,生辰綱年年送。生日每年都是固定的,古代交通又不比現在,適合走路的官道就那么幾條。這樣,生辰綱什么時候送,會走哪條道全國上下都知道。早知如此,其實梁中書應該換水路:,大名府離海不遠,十萬貫金銀珠寶沒多重,十個人就搬動,一條稍微大點的船就解決問題了。方法是,先下海,然后再沿黃河順流而上,一直送京城,齊活!
從用人角度,武二哥是個好選擇。看似粗魯,事實上粗中有細。
印象很深刻的有兩處,1,武松還沒正式發跡的時候,在景陽岡打死老虎,領了賞錢,自己摸都沒摸就全分給當地獵戶了,那時候他自己也不富裕,就是天性使然,會做人,會體恤人,這種性格當領導,情商和辦事能力都在線的。2,準備殺嫂的時候,思路縝密,辦事有板有眼,邀請各位鄰居做見證也是以禮相待,但又很威嚴,這樣既不得罪人又能達到自己目的。
武松是久歷江湖的人,和楊志魯智深這種體制內的好漢有很大的不同。盡管他們三人武藝相當。但武松卻是唯一一個沒中過麻藥的。水滸中中麻藥的好漢有:宋江,戴宗,楊志,魯智深,徐寧,李云等。無一例外都是體制內的。可見廟堂和江湖的差距。楊志押運生辰綱更是叫人可發一笑。處處顯出自己半吊子江湖人的缺點。讓吳用略施小計就麻翻在地。以武松的江湖歷練是根本不會犯這種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