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出逛街或是旅游時,常常會用手機或相機拍很多照片,但等到選圖上傳到朋友圈時,卻發現幾乎沒有幾張能讓自己滿意。對于這樣熱愛拍照無奈手殘的人們來說,稍微get一些實用的攝影技巧,也許會幫助你很多。
1.三分法
三分構圖法則非常簡單,即通過兩條豎線和兩條橫線將畫面等分為九個同等大小的長方形。一些手機或相機的制造商已經在它們的相機功能中提供了這種三分法的模式。
在上面這張照片中,攝影師將地平線置于下面的橫線邊上,而讓離視線最近、最高的大樹挨著最右邊的那條豎線。如果將這些樹置于畫面中央的話,這張照片將會遜色很多。
同樣,這張布拉格老城廣場的照片也用到了三分法,讓廣場、教堂和天空所構成的畫面看上去更加和諧。大多數的建筑都位于畫面的第二個塊橫面,而作為畫面重點的教堂頂則位于右上方橫豎線的交叉處。
2.中心構圖與對稱
雖然上一條告訴我們,不要把主要的物體放在畫面中央,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中心構圖非常好用,尤其是在拍攝具有對稱特點的物體時,中心構圖和對稱的視圖會讓畫面變得更美。
這張照片就是運用中心構圖和對稱構圖的一個典范。照片上拍的是都柏林的半便士橋,而將中心視圖用在對建筑和道路的拍攝上,往往能給人帶來舒服的審美感受。
同樣,包含倒影的景色也適合應有對稱的構圖法來進行拍攝,從而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更加靜謐。上圖的樹其實位于畫面右邊的三分之一處左右,但是湖水和地面的交界則展現了對稱。因此,不同的攝影法則有時可以一起運用,從而為畫面增色。
3.巧用“框架”來構圖
用“框架”來構圖可以描繪出景色的深度。在拍攝時,可以通過尋找窗、拱門、樹枝等等來架構整個畫面。這種“框架”不一定要將畫面完全圍住,只要能讓畫面看起來更有層次就好。
在這張攝于威尼斯圣馬可廣場的照片上,攝影師利用拱門來給圣馬可教堂加上“相框”。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中就經常通過拱門來突出景物的深度。大概也只有在清晨五點起來,才能拍到照片中這樣空無一人的圣馬可廣場了。不如趁著一大清早沒什么人的時候拿上相機出去轉轉,會有大收獲哦。
當然,框架并不一定非要是拱門、窗戶這種人造的東西。比如這張照片,攝影師利用右邊的樹干和上方的樹枝把遠處的橋和房子框了起來。要注意的是,盡管這個'框'并沒有完全包圍住整個畫面,但依然增加了畫面的深度。
用“框架”構圖時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景物和環境,盡情發揮創意和想象。
4.添加引導線
引導線可以引導觀眾的視線,從而使觀眾注意到畫面中重要的元素。任何路徑、墻壁或者圖案都可以充當引導線。
在這張埃菲爾鐵塔的照片中,攝影師利用地磚的圖案作為引導線,引導觀眾的視線延伸到遠處的埃菲爾鐵塔。同時,你還能看到周圍景物的對稱性也讓中心構圖看上去特別大氣。
引導線也并不一定要是筆直的。實際上,曲線也可以讓圖像更加吸睛。上圖中,一條小路帶領著觀眾的視線先往畫面的右邊去,再往左拐,注意到那棵樹。這個場景也用到了三分法來構圖。
5.對角線和三角形構圖
三角形和對角線構圖可以增加畫面張力,帶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緊張感”。橫平豎直的線條給人以四平八穩的感覺。一個人站在水平面上,看上去他就站得很穩,而如果把他放在一個斜面上就沒那么穩當了,由此也就在某種程度上增添了一種視覺的緊張感,給人留下更加強烈的印象。日常生活中我們潛意識里就會覺得斜線是不穩定的,所以把三角形和對角線運用到我們的照片中就會給畫面增加這種動感的張力。運用三角形構圖可以有效地使畫面具有動感。這種構圖可以是具體的三角形物體,也可以是抽象的、隱含的形狀。
上面的那張照片中暗含著許多的三角形和對角線。斜拉橋本身就是一個三角形。除此之外,畫面右側的引導線都使用了對角線,匯集到一個消失點,從而構成了隱含的三角形,使畫面不在呆板,富有活力。
6.圖案和紋理
人先天就喜歡各種各樣的圖案花紋。像一排拱門或者花瓣組成的圖案,不僅在視覺上足夠抓眼球,還讓人看著特別舒服。
將圖案和花紋運用到照片中總是能創造出獨特的美感。有些不同尋常的紋理和質感同樣也可以很養眼。
下面兩張照片都攝于突尼斯。
第一張照片中,攝影師利用路面上的地磚圖案將視線吸引到穹頂建筑上去。一連排拱門自身就構成了一種圖形花紋,同時也和上方的穹頂相呼應。
而這張照片中,地面石頭的紋理和質感特別突出,和上一張照片相比更具有不規則性,表面上的光影效果更是加分不少。過道墻面和頂部的紋理也很有特點。
7.奇數法則
攝影中的奇數法則是指畫面中主體個數是奇數時,畫面會更加動人。如果一個場景中有雙數個數的元素,容易分散觀者的注意力,觀者不知道應該聚焦到哪個主體上。一般認為,單數主體會更顯自然,也更加入眼。當然,有很多例外,有些主體限定了只能是雙數,但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中這條法則就很實用了。
例如這張照片,攝影師特意選擇了三個拱門。如果只有兩個拱門的話,容易分散觀者的視線,無法突出主體。這個場景中的三個人也同樣遵循了這條法則。這張照片同時也運用了圖案和框架的構圖技巧。
8.填滿整個畫面
在某些情況下,需要用主體填滿整個畫面,只留一點點、甚至是不留空白,這樣可以有效地將觀者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畫面主體上來,同樣也可以放大主體細節,這是遠景所無法呈現的。要填滿畫面的同時經常需要犧牲掉主體的一些多余的元素,但很多時候這樣的犧牲可以換來十分獨特而有趣的構圖。
這張照片獅子的大臉填滿了整個畫面,臉的邊緣和鬃毛都被'砍掉'了。這樣觀者就可以關注到眼睛、毛發等細節。
巴黎圣母院在這張照片上顯得頂天立地,周圍只留有很少的空間,為的就是凸顯出圣母院正面的建筑細節。
9.負空間構圖
和填滿畫面相反,在主體周圍大片留白,即留出大量的負空間,同樣也不失為突出主體的明智之舉,還可以使畫面變得干凈而簡潔。
這張佛像照片就是利用負空間的一個典型范例。顯然佛像是主體,而周圍大片的藍天將注意力集中到佛像身上,同時留給主體緩沖的空間,使畫面簡潔又富有詩意。在三分法構圖下,佛像處于畫面右側,再配上藍天背景,就是這么簡單。
10.簡約為美
負空間可以讓畫面簡潔雋永,而簡約本身也是一種很好的構圖技巧。正如我們常說的“過猶不及”,簡約的構圖不需要復雜的背景干擾主體,可以直接放大主體的一部分,聚焦在某個特別的細節上。
例如這張,葉子上的水滴被放大,簡簡單單,卻也很美。利用微距鏡頭就可以輕松拍出這種類型的照片了。
第二張圖中,清晨的大樹在簡單干凈的背景上尤為突出。這張構圖中使用了負空間、三分法和引導線的構圖技巧。
11.換個角度試試看
大多數照片都是在視線高度拍的。從高處或者低處去看平時熟悉的物體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有趣發現。就像野生動物攝影家總是喜歡趴在泥地上,只為能有一個獨特的視角。
這張巴黎的夜景是在樓頂上拍的。從高樓的觀景平臺俯瞰城市,可以發現城市難得一見的美景。
這是攝影師站在某條小溪里,等雨過天晴等了半天才捕捉到的獨特視角。但為了一個表現水流的完美視角,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12.學會色彩搭配
在攝影中很容易忽略正確運用色彩的重要性。掌握色彩理論是做平面、時尚和室內設計師的基本功之一。特定的搭配組合能使各種顏色相得益彰,同時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如圖所示,色輪中每種顏色按照色譜順序排列,相對的兩種顏色就是所謂的“互補色”。攝影師可以去尋找含有互補色的場景,拍出好看又動人的照片。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過,有許多的電影海報試用了“藍黃”或者“藍橙”的色彩搭配,得到的視覺效果十分抓人眼球。
在這張照片中攝影師也大膽使用了藍色和黃色的組合,建筑泛黃的燈光和深藍色的夜空形成了美麗的強烈對比。
“自古紅藍出CP”,紅色和藍色也是色輪中的一對互補色。這是都柏林XX商場在去年圣誕節點亮紅燈時的場景,紅燈和深藍色的夜空對比強烈。傍晚時分的深藍色天空很適合作為城市建筑和燈光的背景,而深夜時黑色的天幕和城市燈火的對比反而太過于刺眼,也沒有那么迷人了。
13.利用空間規則
空間規則和照片主體的朝向或者運動方向有關。比如要拍一輛行駛中的車子,在它的前方就要比在車后留出更多的空間,這樣畫面中就有空間可以讓車子繼續前進,而不是顯得它走投無路。
這張照片中,在船向右前進的方向上留有更多的空間。這樣就完全可以想象得出船沿著河駛進那個空間,繼而一路前進的樣子。人下意識地會預判物體的運動方向。如果船頭緊貼畫面右側,觀眾的視線就跟著船跑出畫面了。
對于拍攝人物照這一點同樣適用。空間規則使主體是面向畫面中,而不是看向畫面外的。這張照片中的主體人物坐在畫面左側,臉朝著他和畫面右側邊緣之間的空間。如果他朝著另外一個方向,那么他就在看畫面之外的東西了,這樣就會很奇怪。照片中他看向右側的空間,引導觀眾的視線移到靠在欄桿上的男子,再到右邊跳舞的情侶身上。
14.各元素之間的平衡
三分法中需要將主體沿著垂直網格線放置。有時這種方法會使畫面其他部分看起來十分空虛,導致畫面的不平衡感。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可以在畫面的另一側放入一個較次要、或體積較小的物體,即陪體。陪體可以平衡構圖,同時也不會喧賓奪主。
這張照片中,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上華麗的路燈桿占據了畫面的左邊部分,遠處的埃菲爾鐵塔填補了另外一半畫面的空缺,形成了平衡。
這貌似有悖于第十條關于構造負空間的技巧,一個畫面中有兩個元素也與奇數法則有所不符,但其實在攝影構圖中,并沒有什么永恒的定律。有些技巧相互矛盾,但其實都各有各的優點,適合不同的場景和情況,只是需要拍攝者去加以判斷和不斷嘗試。
這張照片攝于威尼斯。在畫面一側的依然是一根裝飾華麗的燈柱,遠處的教堂塔樓顯然在實際上要比燈柱大得多,但在照片上由于'近大遠小'的透視法則,縮小了的燈塔給畫面增加了深度和平衡感。
15.對比技巧
'對比'也是攝影中很實用的構圖技巧。'對比'是指在一個場景中用兩個或以上相互沖突或相互呼應的元素。兩種對比方法使用得當的話都可以使畫面具有強烈的敘事性。
這張攝于巴黎的照片中,畫面的下半部分是掛滿亂七八糟海報和書刊的破舊書攤,而上半部分則是精美絕倫的巴黎圣母院。這座建筑杰作是秩序和嚴謹的象征,和質樸卻有趣的書攤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兩者放在一起倒也是毫無違和感。他們都代表了巴黎不同的面相,一起講述著這座城市的故事。
這張圖也是拍攝于法國,但是在西南地區的一個小鎮xxx。背景上典型的法國咖啡館門口停著一輛雪鐵龍2CV,兩種元素相得益彰。咖啡館里背對著我們坐著的男人正是汽車的主人。他停在咖啡館門口的古董車在無意中組成了一幅歲月靜好的法蘭西風情畫。
16.黃金三角構圖
黃金三角的構圖技巧和三分法十分相似。我們用一條對角線把畫面分割開,再從另兩個角畫兩條垂直線到這條對角線,這樣畫面就被分割成了幾個三角形。這種構圖方法也可以給畫面增加動態和張力。再輔以三分法,就可以合理安排鏡頭中各種元素的位置了。
這張照片就利用了黃金三角形的構圖技巧。車流燈光構成的線條貼合從右上角到左下角的一條對角線,左邊建筑的頂部線條靠近左側的那條小對角線,而右邊建筑的頂角則位于右側小對角線與大對角線的交點。
而這張照片中的黃金三角構圖則更加不著痕跡。兩座雕塑的頭部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的一邊,這條線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埃菲爾鐵塔。左側的小對角線與大對角線的交點正好是埃菲爾鐵塔的中點,右側的小對角線則穿過兩座雕塑中間。黃金三角的技巧看上去復雜,但往往都能得到一個完美的構圖。
17.黃金比例
高大上的黃金比例乍看上去有些復雜,但實際上非常簡單。它有點像升級版的三分法,只是不是用線條,而是用大大小小的正方形把畫面分割開,如下圖所示。這些方塊幫助確定鏡頭中各個元素的位置,像蝸牛殼一樣的螺旋線則指出了各個元素之間的比例和組合方式。
不過,事實上很多攝影師幾乎從來不會特意去用黃金比例來構圖,經常是拍完了才發現有些照片無意中符合了黃金比例。因此,多拍照,積累一些構圖和審美上的經驗,也會讓你擺脫手殘,從而離拍出完美的照片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