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兒童醫院中醫科李華主任醫師
春季是各種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時節,久治不愈的小兒咳嗽困擾著爸爸媽媽。“久咳”又稱慢性咳嗽,通常是指咳嗽時間超過4周,表現為持續性、反復的咳嗽,胸部X線片未見明顯異常,是兒科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慢性咳嗽本身對小兒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害及并發癥,5歲以下學齡前兒童是感染后咳嗽的高發人群。
慢性咳嗽
兒童慢性咳嗽多以咳嗽變異型哮喘、過敏性咳嗽、感染后咳嗽、上氣道咳嗽綜合癥為主。各種鼻炎、慢性咽炎、扁桃體和或增殖體肥大等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
西醫依據病史予以對癥處理,認為氣道炎癥可能是慢性咳嗽發生的重要機制,皮質激素是常用有效的氣道抗炎藥物。臨床上中醫治療對慢性咳嗽治療副作用小,療效較好。中醫有句話叫“初咳在肺,久咳在脾,喘在腎”。要想讓久咳患兒停止咳嗽,不僅要止咳,健脾化痰更為重要。
中醫傳統療法如何對付咳嗽
(一)外感咳嗽
風寒咳嗽
特點:咳嗽頻作,痰色白稀薄,惡寒無汗,發熱頭痛,塞鼻不通,噴嚏流清涕,喉癢聲重,全身酸痛,小便清長,脈象浮緊,舌苔薄白,指紋紅。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針灸:取穴風門、肺俞,每個穴位艾灸20分鐘,一日一次。
穴位敷貼:甘遂、白芥子、細辛共研末調成糊敷臍,3~7天換藥1次,用于寒咳。
食療:紫蘇粥:紫蘇葉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棗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將熟時加入蘇葉、生姜、大棗,趁熱服用。
風熱咳嗽
特點:發熱,流涕,咳嗽,喉中痰鳴,咯吐黃痰,日重夜輕,小便黃赤,大便干燥,脈浮數,舌紅苔厚膩,指紋紅紫。
治法:疏風清肺,化痰止咳。
針灸:對于風熱咳嗽,并同時伴有咽痛、扁桃體發炎的寶寶可以采用腳底按摩的方法。
穴位敷貼:藥物:麻黃、板藍根、黃芩、葶藶子共研末調成糊敷臍,3~7天換藥1次,有疏風清熱解表之功。
食療:蘿卜冰糖汁:白蘿卜取汁100~200毫升,加冰糖適量隔水燉化,睡前1次飲完,連用3~5 次。
(二)內傷咳嗽
痰濕咳嗽
特點: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痰多易咯。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進食甘甜油膩物加重。胸悶嘔惡,食少體倦,大便時溏,舌苔白膩。
治療原則:燥濕化痰,宣肺止咳。
針灸:取肺俞、豐隆、足三里,每穴按壓2-3分鐘,一日一次。嬰幼兒不會吐痰,父母在寶寶咳嗽時,用空掌輕輕拍寶寶的背部,促進痰液排出作用。
食療:薏米杏仁粥:薏米50克,杏仁10克。薏米洗凈,加水煮成半熟,放入杏仁,粥成加少許白糖。
痰熱咳嗽
特點:咳嗽氣粗,痰黃而稠,鼻咽干燥,口氣臭穢,面唇紅赤,煩渴便秘,舌紅苔黃膩,脈象滑數,指紋青紫者。
治法:清熱瀉肺,止咳化痰。
刺血:患兒雙側少商穴點刺放血2-3滴。
食療:秋梨白藕汁:秋梨去皮核、白藕去節,各等量,切碎,取汁頻服。
氣虛咳嗽
特點:咳嗽無力,痰白清稀,食少便溏,少氣懶言,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或指紋淡紅者。
治法:補益肺脾,溫化痰濕。
針灸:足三里有健脾和胃作用,可增強小兒的脾胃功能,促進生長發育。
穴位敷貼:黨參、白術、干姜、炙甘草共研末敷臍,3~7天換藥1次。
食療:黃芪粥:黃芪20克,粳米50克,黃芪加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去滓。入淘凈粳米,加水煮至粥成,溫熱頓服。
陰虛咳嗽
特點:干咳無痰或少痰,午后夜間咳甚,面色潮紅,五心煩熱,唇燥舌紅,苔少乏津,脈細數,指紋紫滯。
治法:養陰清肺 潤燥止咳。
針灸:合谷穴為調養肺陰穴的最佳穴位,中醫認為“面口合谷收”,即頭面部的疾病均可用合谷治療。
食療:百合粳米粥:百合50克,粳米100克,紅棗5~10枚,赤小豆30克,白糖適量,先將紅小豆煮至半熟,入粳米、百合、紅棗同煮為粥,粥成后加入白糖。
防護小常識
1.平時注意體育鍛煉,經常到戶外活動,加強耐寒鍛煉,提高適應能力。
2.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3.家庭成員患感冒時,應與小兒隔離。流行季節不帶小兒到人多的場所。
4.平時不宜穿衣過多,出汗時應及時擦干,防止過熱或受涼誘發疾病。
5.高蛋白的食物攝入不宜過多,保持大便通暢,忌食辛辣、海鮮、生冷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