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偏方驗方治大病治百病,什么是偏方驗方呢?怎么選擇它治病呢-4之中藥的四氣五味與用法
中藥的四氣五味與用法:中藥的四性也常被稱為四氣,其實是對藥材的寒、涼、溫、熱的概括。 《黃帝內經》云:“治寒以熱,治熱以寒,而方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也。”
選擇偏方驗方一定要分清自己是寒性病,還是熱性病,這樣才能 選出真正治病的方子。違背了這條準則,用熱藥去治熱性病,用涼藥去治寒性病,必然會導致病情加重。
寒涼藥大多有清熱、瀉火、解毒等作用,溫熱藥大多有散寒、溫中、 助陽等作用。所以寒性病要用熱性藥來治,熱性病要用寒性藥來醫。一般 大家在選擇偏方驗方時,從它的功效里就可以看出這個方子是熱性的還是 寒性的,從而根據自身癥狀進行選擇。
中藥的滋味也是各種各樣,其中最重要的有酸、甘、苦、辛(辣)、 咸這5種味道。中醫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具有相同滋味的中藥往往在功 效上有著共同之處。
辛味的藥,有發散、行氣等作用,適用于外感表證或氣機阻滯的病證。 甘味的藥物,有補益滋養、緩和急迫等作用,適用于虛證或拘急痛證。酸味的藥物,有收斂、固澀等作用,適用于多汗、脾虛久瀉等病證。苦味的藥物,有燥濕、瀉下等作用,適用于上火、口腔潰瘍等病證。咸味的藥物, 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等作用,適用于大便秘結、包塊等病證。
目前,中藥的五味已經發展成一種用藥理論。藥的味道已經不再是它 本身的滋味,現在很多藥學書籍把具有收澀作用的藥物歸人酸味藥,把具 有軟堅作用的藥物歸入咸味藥,把具有發汗作用的藥物歸人辛味藥等,這 樣做只是讓大家更加容易掌握藥性,為臨床用藥在性味上提供一定的依據。
明天將發布第五篇
偷盜文章者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