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簡單介紹脾的生理功能: 脾五行屬土,喜燥惡濕,四季中與長夏相應,主要功能是主運化、升清,主統血 運,即轉運輸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并把對人體有用的營養物質吸收,運輸到所需部位的生理功能。 ①運化水谷 脾對食物的運化過程分三階段:一、食物進入胃以后,通過胃的作用,將食物變成粥糜樣,然后進入小腸。二、食糜進入小腸后,通過小腸的功能將食物分為有用的營養物質和無用的糟粕,這一過程一定要依賴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完成。三、在脾的運化功能下,將營養物質運輸到全身發揮其營養作用。如脾的運化功能減退,則見腹脹、食欲不振、大便溏爛、疲倦、消瘦等癥狀。 ②運化水液 是指脾具有吸收、輸布水液和防止水液在體內停留過多,以保持體內水液相對平衡的功能。人吸入水液后,通過脾的運輸到達人體各部位,發揮其滋潤、濡養的作用。同時,脾臟也會將多余的水液輸送到肺臟、腎臟,通過汗液、呼吸、大小便等排出體外。脾的功能正常可以防止水液在體內發生不正常停留,也就能防止濕、痰、飲等病理產物。反之,就會出現以上病理產物,甚至水腫。 亦稱脾氣主升,升,是上升;清,是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脾主升清,是指食物進入胃以后,通過脾的消化、吸收和運輸功能,將營養物質上輸到心、肺、頭目,并通過心肺的共同作用化生為氣血從而起到滋養全身的作用。若脾氣不能升清,則水谷不能運化,氣血生化無源,可見疲倦乏力、頭目眩暈、腹脹泄瀉等。 統,即統攝、控制之意。脾具有統攝血液在血管中正常運行,防止溢出脈外的功能。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血并行,氣行則血行。如脾臟功能正常則氣血生化有源,氣的固攝功能也正常,血液不致溢出脈外。如脾臟功能失常,氣血生化無源,則氣的固攝功能低下,則出現便血、尿血、皮下出血、女子崩漏等各種出血現象。臨床上多采用健脾益氣,攝血止血的方法治療。 在志為思 。思,即思考,是人體思維活動的一種狀態,由心、脾所主持。正常的思考對人體無不良影響,但思慮過度,就會影響機體的正常活動,最重要的是影響氣升降出入,出現氣結、氣滯,從而影響脾臟的升清功能,出現不思飲食,頭目眩暈,脘腹脹滿等。 在液為涎。唾液中較清稀的為涎,為脾所化生,上行于口,起潤澤口腔、消化食物的作用。如脾胃功能失常,則見唾液分泌增多、流涎等。 在體合肌肉、主四肢。脾所化生的精微物質通過脾的運化功能,輸送到全身發揮其營養作用,肌肉是否豐實、四肢是否發達都與脾臟的功能密切相關。 在竅為口、其華在唇。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食物通過口腔進入消化道,飲食口味與脾臟運化功能有關。如脾失健運,則口淡無味、口膩、口甜等。 口唇的色澤與氣血是否旺盛有關,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因此口唇的色澤不但反映了全身的氣血充盈程度,也反映了脾臟的功能正常與否。如脾的運化功能正常則氣血旺盛,唇色紅潤。 機體生命活動的延續和氣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賴于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故稱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這對于防病治病和養生都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