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那些年》梁晨
“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駕馭必英雄。開府當朝杰,論兵邁古風。先鋒百勝在,略地兩隅空……”——杜甫《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
“天為國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擁靈臺。浩蕩深謀噴江海,縱橫逸氣走風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軍皆披靡。衛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李白《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今天的主人公是詩圣眼中的當世武功第一人、詩仙口中超越衛青和白起的唐代名將哥舒翰——一個初入職場就有勇氣冒死抗命的人,卻在人生最后一場戰役前無力死諫,最終結束了職業生涯,甚至因此丟了性命。
哥舒翰是西突厥哥舒部落首領的后裔,家境富裕,文武雙全,但因為喜歡喝酒賭博,一直沒什么大出息。直到40歲時,父親去世,他按照漢家禮節在長安客居3年。然而在此期間,一直養尊處優的哥舒翰卻被長安尉所輕視,備受打擊的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于是到河西(今甘肅武威)節度使王倕帳下從軍。
公元742年,王倕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門源),之后就把這里交給哥舒翰經營,哥舒翰治軍有方,號令嚴明,三軍無不為之震服,他也從這里真正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
四年后,王忠嗣兼任河西節度使,很快發現了哥舒翰這個人才,對他十分欣賞,提升他為衙將,后來又被任命為左衛郎將。一次吐蕃軍來犯,敵人分成三路從山上俯沖而下,哥舒翰持半段槍迎著吐蕃軍的兵鋒攻打,他的勇猛為他贏來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也為他贏來了盛名。公元747年,哥舒翰被提拔為右武衛將軍。
—1—
冒死抗命救上級
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公元747年7月,他派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忠嗣攻打吐蕃據守的石堡城(今青海湟源西南)。但王忠嗣認為性價比太低,攻下石堡城,會死傷數萬將士,因此拒絕出戰。李隆基很不高興,派將軍董延光出戰,果然未能攻克。
事后,董延光以配合不利為由將責任都推到王忠嗣身上;宰相李林甫也落井下石,誣陷他參與謀逆太子之位。李隆基大怒,嚴加審訊王忠嗣。作為王忠嗣的愛將,哥舒翰準備前去營救。有人勸他多拿些金帛疏通關系,哥舒翰坦言,“如果正道尚存,王公一定不會冤死。如其正道將喪,帶再多的錢又有什么用。”于是只帶隨身行李啟程。
得知王忠嗣被判死刑后,哥舒翰抓住一次晉見李隆基的機會,竭力陳述王忠嗣的冤情,甚至請求用自己的官職爵位,來贖王忠嗣的死罪。
李隆基很不耐煩,站起來就走。
結果李隆基走到哪兒,哥舒翰就一路磕頭跟到哪兒,邊磕邊哭。李隆基最終同意保全王忠嗣,貶他為漢陽郡郡長。要知道,李隆基曾因同樣的原因毫不猶豫地殺了3個兒子、1個女婿,能如此對待自己撫養過的王忠嗣,已非常難得。經過這件事,朝廷上下都稱贊哥舒翰,認為他有勇有義。
—2—
冒險接命攻石堡
然而,當自己變成主角時,說不的勇氣可能就煙消云散了……
王忠嗣曾說石堡城不好打,唐軍也多次試圖奪城卻都以失敗告終。但王忠嗣被貶后,沒人再敢忤逆李隆基開疆拓土的心愿。公元749年,勢在必得的李隆基將10萬多士兵統歸哥舒翰指揮,以傾國之力下令進攻石堡城。
哥舒翰沒有像他的老領導王忠嗣一樣拒絕出戰,而是全力以赴。不過這場仗打得十分艱難,吐蕃人據險而守,唐軍猛攻數日,仍不能得手。焦急萬分的哥舒翰不惜一切代價,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沖鋒,死傷數萬人之后,終于如期攻下了石堡城。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切都正如王忠嗣的預料。
啃掉硬骨頭后,唐玄宗十分高興,不僅讓哥舒翰升職至特進、鴻臚員外卿,還讓他的兒子做五品官,并大加賞賜。此后,哥舒翰在邊關屢立戰功,因為他的存在,唐軍在河西、隴右的戰場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公元753年,哥舒翰兼任河西節度使,進封涼國公,食實封三百戶,不久,進封西平郡王。次年,再拜為太子太保,加實封三百戶,兼任御史大夫。
—3—
痛哭出征終戰敗
公元755年,安祿山起兵反唐,很快就占領了黃河以北的許多郡縣。李隆基令當時在家養病的哥舒翰領軍20萬赴潼關拒敵。雖然哥舒翰以身體原因極力推辭,但最后還是接受了皇命,并守住了潼關。
隨后,叛軍在多地都被唐軍打敗,逼得安祿山腹背受敵,一度打算放棄洛陽;叛軍主力對潼關在半年內發起的數次進攻也都勞而無功,西進長安的目標變得十分渺茫。哥舒翰對當時形勢看得十分清楚,數次上疏李隆基,認為安祿山雖占據了河北廣大地區,但手下盡是蕃將胡人,所到之地燒殺搶掠,百姓決不會歸順于他。如果唐軍堅守潼關,叛軍久攻不下,一定會軍心渙散、眾叛親離,到時趁勢出擊,大局可定。
但當時,各地唐軍頻頻傳來捷報,李隆基充滿必勝的信心。再加上楊國忠在一旁煽風點火,他被沖昏了頭腦,聽不進哥舒翰的話,反而嚴詞苛責;并要求唐軍兵出潼關,與叛軍決戰。當時李隆基派出催促哥舒翰出關迎敵的使者“項背相望”,給哥舒翰造成極大的壓力。公元756年,哥舒翰“慟哭出關”。
不過,這一戰就沒有攻石堡城那么幸運了。唐軍最終大敗,20萬大軍,僅8千人生還。哥舒翰遭到平生未有的失敗,他常勝將軍的聲名因此付諸東流。也難怪曾夸贊他是當世武功第一人的杜甫在《潼關吏》中感慨:“謹囑關防將,慎勿學哥舒?!?失敗后,哥舒翰收拾殘兵敗將,重新守住關口,想繼續與叛軍周旋,卻被手下捆綁送給安祿山,成為俘虜。哥舒翰被俘給了大唐巨大的打擊。一年后,安祿山和他都先后被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所殺。
10年前初入職場就敢冒死抗命救上級、此前從未打過敗仗的哥舒翰應該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最終竟死得如此窩囊。
—4—
你什么時候丟了說不的勇氣?
哥舒翰也曾經是勇氣爆棚的人,否則他也不敢在皇帝面前冒死為他人求情。只不過十年的職場歷練給他套上成功光環的時候,也在一點一點的消弭他的勇氣。
曾經的他年輕氣盛,后來的他老成持重;曾經的他職場新人,無知無畏,后來的他職場老炮,瞻前顧后;曾經的他秉持公心,后來的他挾私利己;曾經的他頗得圣心,后來的他揣度圣意;曾經的他什么都沒有或者什么都可以不要,后來的他什么都有了并且什么都不能不要。曾經的他就像一個飽滿的氣球,后來布滿針眼兒,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撒氣,等到氣兒撒完了,輕輕的掉下來不過是早晚的事。
當然,職場中的你我也許和哥舒翰一樣,勇氣的消弭有很多無奈,甚至是不可抗力。不過也正因如此,那些在時間和環境的雙重加持下,依然執著并智慧的保有幾分勇氣的人才更讓人心生敬佩。